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从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注释】

君:君子,这里指朋友。夷甫:王戎,晋朝的权臣,字濬冲。三窟:指隐居的地方。苏轼《送郑户曹》中有“君不见夷甫堂成三窟藏”之句。长康:张僧繇,南朝画家,字季明。痴绝:指其画佛像时,面壁而立,终日不倦,人们说他是“痴绝”。

天年:指人的寿数。

雪:消释。

困穷:指贫困潦倒。

料理:办理。

野凫翅重:野鸭的翅膀太重了飞不起来。比喻志趣高远的人不会因贫困而改变志向。自不飞:当然不会飞。

黄鹤两翼垂:传说汉末祢衡曾作《鹦鹉赋》,其中有“黄鹄一去兮,千里辽远。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语,后人误以为黄鹄和越鸟是两只不同的鸟。所以有“黄鹤一去不复返”“孤雁出群”等说法,用以比喻人去国多年或仕官他乡。

泥中相从:在污泥中相伴相处。岂得久:怎么能够持久呢?

今我不往行恐迟:我如果去了,恐怕就会错过时机。

江夏:指东汉末年的隐士严光,字子陵,曾隐居于浙江富春江口(今桐庐县境内)。无双:无与伦比。

恨无文字相娱嬉:遗憾的是没有文字来相互娱乐、嬉戏。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与友人赠别之作。首联先以三国时代王戎、张僧繇的典故,点明自己不愿入世,追求高洁的志趣。颔联则以张翰辞官归隐为例,指出志士仁人应当不受富贵利禄的诱惑,而要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理想。颈联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像野凫那样的高蹈之士是不会屈志于贫困的,而像黄鹄那样的高士也不会因为身处异地而改变自己的高洁品格。尾联则写自己渴望与知己共度清贫岁月的愿望,但又怕错失良机,因此只能望友而行,不能随同前往。此诗虽未直接表露诗人的抑郁之情,但却通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鄙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全诗意境高洁,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