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着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诗句】

书焦山纶长老壁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法师非无语,不知所答故。

君看头与足,本自安冠屦。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着处。

展转遂达晨,意欲尽镊去。

此言虽鄙浅,故自有深趣。

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

【翻译】
在焦山的法师住在那里,但实际他并没有真正居住在那里。
我每次来都会询问佛法,但法师总是无言以对。
法师并不是无言以对,只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你看着人的头和脚,本来可以安心地穿戴帽子和鞋子。
就像长头发的人,不是因为头发长就感到痛苦一样。
有一天有人问他,他总是无法找到睡觉的地方。
回到家中,上下都被盖住,一夜无处可躺。
辗转反侧直到天亮,想要把所有的头发都拔光。
虽然这些话看起来很浅显,但确实有一种深深的趣味。
拿着这些话去问法师,法师只是一笑表示同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焦山法师的深深敬仰和对其教诲的领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的开头“书焦山纶长老壁”直接表明了诗歌的内容。这里的“书”指的是写诗,“焦山”是诗人所在地的地名,“纶长老”则是指焦山的法师。整首诗都是诗人向这位法师表达敬意和学习心得的过程。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每次来询问佛法时,法师却无言以对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无奈。这种无言的对话,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佛法的深奥和复杂。
诗人通过对“头与足”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和艰难,都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这种心态,正是佛教所提倡的“禅定”。
随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夜晚无法入睡、被子上下都覆盖的情况,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和不安,源于对自己修行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
诗人以一句“持此问法师,法师一笑许”收尾,表达了自己对法师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修行之道的探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感悟,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