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悽怆。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译文:
七月五日,我来到了北台,这里空寂萧瑟。秋天已经来了,但是云彩很少,风和阳光都十分清新明亮。云间耸立着一片孤翠,林表浮荡着远涨的江水。新熟的枣子逐渐可以剥皮吃了,晚熟的瓜还可以用来下饭。西风吹送着夕阳的落日,万窍都在含着凄怆。想到应当抓紧时间行乐,但头发已经雪白了,不能放纵自己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字,前二句写秋色;后二句写秋物。前三句写登高所见之景:何处是新秋?北台上萧然。“何方寻新秋?”一问之中含有两层意思:一层说,不知何处是新的秋季;二层说,在何处才能见到新秋季呢?“萧然”者,空旷、寂寞之意也。“新秋”者,即秋初之时,此时天气渐凉而草木始黄,故言“新秋”。这一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有深意。因为作者身居长安,久处繁华,对大自然之美并不熟悉,所以登临高处,触目所见只是一片空旷,心中自然感到寂寞无聊。“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这句中“秋来”二字,点明季节已至秋天,但云彩却很少,可见天气晴朗。此句中“未云几”、“已清亮”,都是极写天气晴好之状,为下文景物描写作铺垫。
中间两联是诗人登高所感,写的是登高所见之景。“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这两句写秋高气爽,白云飘浮,树木苍翠欲滴,远处江水波光粼粼,与山峦相映成趣。诗人登上北台,放眼望去,只见云海茫茫,群峰突兀,一片清幽寂静的景象。“孤翠”指山峰上孤立的树木,其色彩如玉一般晶莹,显得格外秀丽动人。“林表浮远涨”,是说远处江水泛着微波,仿佛从森林的边缘流淌出来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和想法。“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这两句是说新收获的果实已经成熟,可以吃了;晚些时候的瓜果还可以用来充饥。这里的关键词“新”和“晚”,既写出了时间的不同,也表现出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诗人登上北台,放眼望去,只见云海茫茫,群峰突兀,一片清幽寂静的景象。“孤翠”指山峰上孤立的树木,其色彩如玉一般晶莹,显得格外秀丽动人。“林表浮远涨”,是说远处江水泛着微波,仿佛从森林的边缘流淌出来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在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