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𩍐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𩍐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注释:

  1. 罢徐州:指罢去徐州知府的职务。
  2. 吏卒百姓:指在地方任职的官吏和当地居民。
  3. 扳援:拉扯,攀援。这里指官员攀附权贵。
  4. 歌管:唱歌弹琴的乐声。
  5. 此别:这次分别。
  6. 悲恼:悲痛烦忧。
  7. 我生:我的生命。
  8. 寄耳:寄托于耳。
  9. 宁独:岂能独自。
  10. 涕:眼泪。
  11. 等儿戏:等闲之事。
  12. 鞭抶:鞭打。
  13. 发:指头发被拔。
  14. 有知:有人了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写给弟弟苏辙的信中的一首。诗人在信中以“罢徐州,往南京”开头,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心情,然后通过“吏、民、歌管、泪”,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接着,作者又用“悲恼缘爱结”、“鞭𩍐遭割截”等词语表现了离别之痛;最后,“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一句则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认为只要有人了解真相就会大笑着原谅,并以此来安慰自己。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充满了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