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稆。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稆。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赏析: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以及在金陵(今南京)的生活。这些经历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是苏轼在金陵时期写给其弟苏辙的五首诗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弟弟的深情厚谊。通过对家乡田园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弟弟未来生活的关切,展现了苏轼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一句“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通过询问土地的方向,表达了对故乡地理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第二句“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则具体描绘了家乡的农田景象,表达了对家乡自然生态的热爱和珍视。接下来四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最后两句“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则直接表达了作者想要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的愿望,以及为了这个愿望所做的准备。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苏轼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和官场仕途的矛盾态度,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