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
“脯青苔”:把青苔放在食物上;“炙青蒲”:烤青蒲叶;“烂蒸鹅鸭乃瓠壶”,“烂蒸”是形容蒸得熟透的(鹅鸭);“瓠壶”,即瓠子,葫芦瓜。“烹豆作乳脂为酥”,烹豆子做成了油酥馅儿。“高烧油烛斟蜜酒”,点着油灯,斟上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穷家小户什么东西都没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古往今来有很多精巧的东西,都是穷人用假的、凑合而成的,破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诗书与我为曲蘖”,《易经》里说:“酒食相征谓之礼。”《诗经》里说:“酒食相乐谓之礼。”意思是酒和粮食一样重要。“酝酿老夫成搢绅”,我老两口就靠写诗做官。《汉书·儒林传》:“缙,中人之姿。”颜师古注:“缙,中者之衣也。”又《张良传》:“良曰:‘汉王数困于项籍,吾以帝制胜,反居其下,不予尊位,纵欲鞭挞秦朝诸将,此布衣将相耳,庸人尚以为荣,吾何面目见之哉?’乃称疾不朝从。”可见,“搢绅”一词是古代读书人的装束。“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没有文化的人,即使穿上华丽的衣服,也不会长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高祖尝枕肱而卧,忽梦玉人当膝,谓其夫人曰:‘贵贱无常势,陈平宜从龙。”于是遂觉。”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即使穿着华丽的衣服,也不会长久,所以最后脱掉帽子去做耕田的老农。“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与富贵人家的蜜酒不同,贫家的蜜酒冬暖夏凉,不会变味。“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自己写的诗很少味道,这三篇文章像酒一样好。“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可惜连匈奴都投降了,不知还有王郎这样的儿子吗?“封胡羯末”,指匈奴的首领刘渊投降后,汉朝的使者在长安城西门外迎接他,并赠给他印绶等礼物。“羯末”,指刘渊降唐后,被封为建德郡公,赐姓李。“王郎子”,指唐朝宰相王涯的儿子王璠。
【答案】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