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有残肉,饥食无馀菜。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馀债。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
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和黄鲁直食笋次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饱食有残肉,饥食无馀菜。
(饥饿之时,食物往往不充足。)
纷然生喜怒,似被狙公卖。
(人们因饮食而发怒,犹如被商人欺骗一样。)
尔来谁独觉,凛凛白下宰。
(自你来到以后,谁是真正清醒的人?)
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家中的僧人吃一顿饭就非常满足,这是多么的快乐!)
多生味蠹简,食笋乃馀债。
(许多书籍都被蛀虫吃掉了,而只有笋是多余的。)
萧然映樽俎,未肯杂菘芥。
(这些书籍显得萧索,它们不愿意与蔬菜混在一起。)
君看霜雪姿,童稚已耿介。
(请看看那些像霜雪一样的书,它们的纯洁正直就像儿童的纯真一样。)
胡为遭暴横,三嗅不忍嘬。(“暴横”形容书的作者遭遇了不幸,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忍心去咬一口。)
朝来忽解箨,势迫风雷噫。
(忽然间,书中的内容像是被风吹破的竹壳,声音如同风雷般震撼人心。)
尚可饷三闾,饭筒缠五采。
(尽管如此,我还是可以向屈原表达我的敬意,就像在饭桶里缠绕五色丝线一样。)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感悟。他以食笋为喻,通过对比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同时,也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