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诗句解析
1 第一句:“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
- 关键词: 吴侬、生长、湖山、呼吸
- 解释:描述吴地(即江苏一带)人生长的环境是湖山之地,他们享受着湖光山色带来的美景。
- 第二句:“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 关键词: 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
- 解释:无论他们是世外高人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如同冰玉般纯洁无瑕。
- 第三句:“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 关键词: 先生、绝俗人、神清骨冷
- 解释:这位先生(可能指作者自己或某个特定的人物)非凡脱俗,他的气质和思想超越了尘世的纷扰。
- 第四句:“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 关键词: 不识、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 解释:虽然未曾与您相见,但您的智慧与见识让我深感敬佩,就像明亮的烛火照亮了黑暗。
- 第五句:“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 关键词: 遗篇妙字、步绕西湖
- 解释:您的作品中有许多精妙绝伦的篇章,漫步于西湖边时,总感到欣赏不够。
- 第六句:“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 关键词: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
- 解释:诗歌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风格,清新自然;书籍则像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虽简练却富有深意。
- 第七句:“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 关键词: 平生、高节、将死、微言
- 解释:虽然一生中一直保持高尚的节操非常困难,但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还能记录下那些有价值的教诲。
- 第八句:“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 关键词: 自言、不作、封禅书、悲吟
- 解释: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不会撰写封禅这类庄重的史书,但他更愿意吟诵那些表达哀愁和思乡之情的古诗。
- 第九句:“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 关键词: 笑、吴人、不好事、祠堂傍修竹
- 解释:我嘲笑吴地的人们喜欢做这些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实际的做事能力。
- 第十句:“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 关键词: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 解释:如果不是这样,就应该配享水仙花王的神位,用一杯清冷的泉水来供奉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清高和纯净。
翻译
《书林逋诗后》:吴地的文人墨客,生活在湖光山色的怀抱中;无论是隐士高人,还是普通的劳工,都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灵。这位先生非凡脱俗,他的神清骨冷让人望尘莫及。尽管我们不曾见面,但我对他的才华和品德印象深刻,犹如明亮的烛火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的作品充满了精妙的篇章和深邃的思想,漫步在美丽的西湖边,总觉得还有更多的风景值得欣赏。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宛如白居易的风格;书籍则简洁有力,如同苏东坡的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记录下宝贵的教诲;而他选择不写封禅这类庄重的史书,而是更愿意吟唱那些表达哀愁和思乡之情的古诗。我嘲笑吴地的人们喜欢做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实际的做事能力。如果这不是这样的文化精神,那么应该配享水仙花王的神位,用一杯清冷的泉水来供奉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清高和纯净。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不拘泥于形式,追求真实与自然的文人,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人格。通过对吴地文人生活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尊重。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思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人为了名利而做出的虚假和表面的行为,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也有对虚伪行为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