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科斗光射天。
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
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于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科斗光射天。
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
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九月十五日的《紫薇花》一诗,全诗共有十一个句子。其中“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两句,用典含蓄,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堪称千古绝唱。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此诗的译文为:丝纶阁下的文书安静了,钟鼓楼上的报时器也停止了走动;独自坐在黄昏时分,没有谁和我作伴;紫薇花开得正盛,与紫薇郎相伴。次日,他们各自写了感谢皇上的表章,并献上一首诗歌。臣苏轼写的诗是这样的:绣衣画着的衮服垂地,不做不成王的剪桐戏。太阳升高时黄色的伞盖遮下了西清宫,微风吹拂着槐树,龙飞舞交相辉映。墙壁中千年的蠹虫简牍,漆书的文字光彩照人。众儒生不再忧虑唇干口燥,而东宫赐给的美酒如同流水一般甘甜。喝得酒兴正浓时又拜谢皇上赐下的黄金赏赐,一张写有凤凰、鸾凤图案的珍贵诏书。年岁已高的脸上现出光辉,衣袖中有一颗珍珠值三十四文。回来以后车马已经喧闹起来,大家都争着去看那银钩和墨汁颜色鲜艳的诏书。天下百姓一天之内传遍了这喜讯,喜悦之心溢于言表,这是皇上的第一首美文。玉堂里日夜静悄悄的,只有铃索不摇、钟漏永长的声音。不要以为玩弄笔墨只是些简单的文字,必须相信国家安定和平是由于君主的圣明所致。犬羊之群已被消灭干净,只剩下沙漠一片空旷;捷报频传,甘泉宫传来捷报。好像听说朝廷正在下令修筑上郡城池,人们已经感到谈笑之间没有了西戎的威胁。皇上是文武双全的天子,又是文母文翁的后代;最后我请求皇上允许我在紫薇树下种下一棵梧桐树,试着起草一封书信来招请吐蕃赞普前来朝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诗人通过描绘紫薇花盛开、金秋时节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寄寓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