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秸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杖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 “戏书”表示这是一首诗作。
- “李伯时”是指北宋的画家李公麟(字伯时)。
- “画御马好头赤”指的是李伯时的一幅画作《御马图》,这幅画中的马头部是红色的。
- 翻译:我为李公麟的《御马图》题了诗。
-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秸如嚼竹
- “山西战马”特指在战场上服役的马。
- “饿无肉”说明这些马因长时间没有食物而变得饥饿。
- “夜嚼长秸如嚼竹”形容马在夜间啃食干草的情景,比喻它们在饥饿中挣扎的样子像在吃竹子一样。
- 翻译:来自山西省战场的战马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夜晚还在啃食干燥的草,如同在咀嚼竹子一般。
-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 “蹄间三丈”意指马的蹄子之间有三尺宽的距离。
- “徐行”意为缓慢行走。
- “不信天山有坑谷”表明诗人不相信在天山上会有如此深的峡谷。
- 翻译:即使在马蹄间有三尺宽的空间,它也缓慢前行,这让人难以置信在天山上竟然会有如此深的峡谷。
-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杖归来卧斜日
- “厩马”指的是圈养的马。
- “好头赤”指的是那些颜色鲜亮、被饲养得很好的马。
- “立杖归来”意味着这些马在归来的时候仍然站立着。
- “卧斜日”描绘了这些马在夕阳下休息的姿态。
- 翻译:哪里比得上那些饲养得好且头部鲜红的马,它们归来时还保持着站立的姿势,躺在斜阳下。
-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 “优孟”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可能是借用其名字或形象来隐喻某种情况。
- “卜葬地”意味着占卜安葬之地。
- “厚衣薪槱入铜历”意味着穿上保暖的衣服,点燃木柴准备进入寒冷的金属时代。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战马的描述,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以“莫教优孟卜葬地”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最后,通过“厚衣薪槱入铜历”这个意象,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将离开这个时代,进入一个更加温暖和美好的未来。整首诗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