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
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
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
青斑照匕箸,脆响鸣牙龈。
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
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

注释: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路过汤阴市,买了点豌豆和大麦熬的粥。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北方的原野上都是赤色的土地,河旁只有黄土飞扬。

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秋天的细雨淹没了豆角的生长,夏季的干旱让麦子瘦弱。

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住宿的地方供应了早上的粥,厨师得到了新鲜的时令食材。

青斑照匕箸,脆响鸣牙龈——勺子和筷子上沾满了青色的食物残渣,清脆的声音在牙缝中回响。

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感谢以前官吏的好招待,现在风餐露宿随从皇帝巡游。

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漂泊不定,不知去向何处,只希望寄托自己的生命。

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劝大家多吃些饭食,我确实没有辜负过百姓。

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什么时候能成为远方的客人,回到家乡又能看到三年后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表达对过往官吏好意感激之情的诗作。

首联“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描绘了北方辽阔的原野上,土地一片赤色,黄河岸边只有尘土飞扬的场景,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路上遇到的一些情况:“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秋天的雨水淹没了豆类植物的成长,夏日的干旱让小麦变得干瘪。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于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关切以及自然天气对农事的影响。

第三联“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则转向了旅途中的伙食问题。虽然只是简陋的早餐,却也充满了新鲜和美味。这两句反映了旅途生活的艰难与辛劳,但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坚韧。

接下来的几联则是对过去官吏们关怀的回顾与感激。通过“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可以看出,过去的官吏们对自己的照顾和款待是多么的细致入微。而通过“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诗人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不知所终的无奈与迷茫。

最后两联“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则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和承诺。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仍然坚守着对民众的责任与担当。而“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点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过往恩情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朴实却不失深意,情感真挚而又充满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