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
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
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
卷野毕秋穫,殷床闻夜舂。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注释】

过高:寄居。孙君孚:人名。

过淮:经过淮水,这里泛指经过淮河。风气清:风土清明。

一洗尘埃容:一洗尘世的容颜。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这里代指菰草和蒲草。

游龙:水中游动的龙,这里借指菰蒲丛中游动的水鸟。

美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故园:指故乡,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乡。

已偃手种松:已经停止耕种的手去种松树。

我行忽失路:《诗经·小雅·鹤鸣》:“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毛传》:“行,犹道也。行其野,谓道路也。”《笺》: “道其野,谓行于田间也。” 即“我在田间行走”。

归梦山千重:梦中回到家乡有千重高山阻隔。

闻君有负郭:听说你拥有田园。

负郭:背倚外城。

二顷:二亩地。

横从:纵横交错。

卷野毕秋穫:收割了田里的庄稼。

殷床闻夜舂:听到夜晚有人在床上捣衣的声音。

社酒粥面醲(liù):祭祀用的美酒和稠稠的饭。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粻:多么快乐啊,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社酒,祭神用的酒。

社酒粥面醲(lì):指祭祀用的美酒和稠稠的饭。

社酒、粥、面,都是祭祀用的供品。

社醪(láo):祭祀用的酒。

社醴(lǐ):祭祀用的甜酒。

醲(lín):稠厚。

社酒粥面醲:祭祀用的美酒和稠稠的饭。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出外做官难道不好吗?不要让自己沉湎于美酒之中不能自拔。

【赏析】

此诗为五绝,写孙君孚在乡间隐居的情景。前四句写其环境与生活,后四句抒写其志趣。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开头两句“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写孙君孚居住在淮南一带,这里的风气清新,可以洗净尘世的一切烦恼,使心境变得宁静而开朗。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描绘出了孙君孚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为下文的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接下来四句“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进一步描绘了孙君孚隐居生活的环境。这里的水木逐渐变得幽深茂密,菰草和蒲草交相辉映,犹如一条美丽的游龙在水中穿梭。这四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孙君孚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

第五句“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则是对孙君孚内心世界的描写。这里的夜合花,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而青枝上的红茸则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诗人以夜合花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以红茸形容自己脸上的皱纹,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第六句“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则是对孙君孚孤独生活的描绘。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无人欣赏,只能独自在月光下微笑。这句中的“美人”指的是孙君孚,而“一笑谁当供”则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第七句“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则是对孙君孚思乡之情的抒发。他的家乡在哪里呢?他已经停止了耕种的手去种松树了。这句中的“故园”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乡,而“已偃手种松”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出仕的厌倦。

第八句“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则是对孙君孚旅途的描绘。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仿佛置身于重重山峦之中。这句中的“我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行旅,而“归梦”则是指他内心深处的愿望,即回到家乡的梦。

第九句“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则是对孙君孚生活的描绘。他听说你拥有田园,二顷的田地收获丰富。这里的“闻君有负郭”指的是听说你拥有田园,而“收横从”则是指丰收的喜悦。

第十句“卷野毕秋穫,殷床闻夜舂”则是对孙君孚劳作生活的描绘。收割了田里的庄稼,听到夜晚有人在床上捣衣的声音。这句中的“卷野”、“殷床”分别指收割庄稼和夜间劳作,而“闻夜舂”则是指听到夜晚劳作的声音。

第十一句“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则是对孙君孚生活态度的描绘。多么快乐啊,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祭祀用的美酒和稠稠的饭。这句中的“乐哉”表示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而“社酒”、“粥”、“面”都是祭祀用的供品,而“醲”则是指稠厚,这里可以理解为祭祀用的美酒和稠稠的饭是孙君孚生活中的调味品。

第十二句“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则是对孙君孚人生选择的抒发情感。在外做官难道不好吗?不要让自己沉湎于美酒之中不能自拔。这句中的“宦游”指的是外出做官,而“千钟”则是指美酒的数量,这里可以理解为不要让自己沉迷于美酒之中,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