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故多方,元翁所亲指。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郑君故多方,元翁所亲指。
  • “郑君”指的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多方”(即多方面考虑),而“元翁”(即老者)是他的指路人或导师。
  1.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 苏轼提到他读了很多奇异的书籍,但它们并没有直接解决生死的问题(即没有提供生命终结的答案)。
  1. 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 “素书”是指古老的、未经篡改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隐藏在“黄石”中。苏轼表示,他不敢随意翻阅这些珍贵的古籍(因为他认为应恭敬对待古代的智慧)。
  1. 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
  • “万法”是指世间的一切法则和道理,而“金丹”则是修炼者追求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物质状态,苏轼认为这两者都不能真正帮助人们摆脱生死轮回。

这首诗通过引用《山海经》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知识和修行的看法。诗中提到的“郑君”和“元翁”分别代表了智慧和经验,而“奇文”和“素书”则象征着古代知识和经典文献。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