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注释
- 夷、齐耻周粟: 指的是商朝末年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伯夷和叔齐,他们因反对纣王暴政而不吃周武王的粮食。
- 高歌诵虞轩: 虞轩是古代帝王的车驾所在,此处形容伯夷和叔齐在山林中唱着歌,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这里的“产”指产子,“禄”指官职,“绮”是华丽的衣服,“园”可能是指园林或花园。这句话是在说伯夷和叔齐生儿育女,却无法得到富贵荣华。
-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 古代有许多逃避世俗的人,死后留下了余热,这里用死灰比喻那些已经死去但名声犹存的人们。
-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意思是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反而感到羞愧,因为自己一生都在追求名利,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早年也做过官,但在晚年辞去官职后,他的诗作多是真诚的表达。
-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陶渊明不愿意为了名利而违背自己的心意,选择回家过隐居生活,他认为在世上做官只是一种耻辱。
译文
伯夷和叔齐因不满周朝的腐败而拒绝吃周文王的粮食,唱着歌在山林中生活。他们生儿育女却得不到富贵,这就像是死灰还留有余热一样。古人中有许多人都是逃离了世俗,但他们死后留下的名声就像余烟一样。我年轻时也曾做过官,但后来辞官归隐时,我的诗作都充满了真诚的情感。我不快乐地回到家乡,觉得在世间为官是一种耻辱,因为只有我一个人与众不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清高隐逸之士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内容更加深刻。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隐士,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而不是外在的名利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