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幸有馀薪米,养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杜甫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对自己生活的感悟。
首句“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引用了庄子的典故,表明即使是在古代也有许多贫苦的农民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第二句“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则描绘了杜甫自己的生活状况,尽管生活困苦,他仍愿意去劳作,即使只是简单的烹饪,他也毫无怨言。
第三句“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则是对陶渊明的赞美,陶渊明以他的高尚品格和清高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即便是面临困境,他也毫不在意。
第四句“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们的生命如同一杯酒,无论生死都寄托于其中,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第五句“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则是对杜甫自己生活境遇的描述,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点一滴都是值得珍惜的,哪怕是从远处取水的艰辛。
第六句“幸有馀薪米,养此老不才。”则是对诗人自己生活的安慰和鼓励,他认为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养活自己,这让他感到庆幸。
最后一句“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则是对生活的总结和感悟,他认为生活中的美好品质是长久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些美好的品质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