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注释】
谪(zé):贬官。雷州:今属广东,古称雷泽,为古代南方的一个郡县。子由(1036—1102):苏辙的字。藤州:今广西藤县,当时在海南岛附近。九疑: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苍梧:即梧州府城,位于广西省梧州市。孤城吹角烟树里:指梧州的孤城,城外有树木环绕,城内有钟鼓楼,城上常鸣角声。落日未落江苍茫:意思是太阳还未落山,而江水已经显得很广阔、很苍茫了。
【赏析】
此诗乃诗人被贬到岭南时作于藤州之作。首联写诗人贬谪至岭南,与弟弟分别;颔联写诗人在藤州遇知交之喜;颈联写途中见闻;尾联以箕子比弟,表明自己心志不变。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海南风光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在海南任上所作,其时他的弟弟苏子由正流放雷州。作者自谓“被命即行,了不相知”,实际上却因“朝中有人好做官”、“圣恩浩荡”等种种原因而一路顺利,终于到了海南。他在《次韵答王定国书》中说:“某谪居儋耳,实获我心,如登春台,如登兰陵。”由此可见他的心情。但是,当他听说弟弟还在雷州,便“旦夕当追及”,于是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思亲诗兼有自励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开篇“吾谪海南,子由雷州”,直截入题,点明自己的贬谪之缘由。“九疑”句写自己在天涯海角的孤独之感。“孤城”两句写自己身临异地的凄凉之感。“幽人”三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莫嫌”二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乐观。“平生”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天其”两句,寄寓了自己的期望。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对海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