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译文】
听说有个古学舍,我私下里感到高兴。穿上衣服到两个学舍去,看见里面没有一个人。
国家风正盛,殷商的祭祀还在继续。先生已经吃不饱了,学生都散了,不能聚集在一起。
忍饥苦坐谈道义,我也很晚才听到这些。要永远记住百世的祭祀,来补偿一生的辛勤劳作。
如今这学舍在哪里?难道和陈蔡一样吗?永远惭愧虞仲翔,弦歌声声传遍沧海边。
【注释】
闻:听闻。学舍:学习的地方。
摄衣:整衣。两塾:两个学舍。
窥:偷看。户:门户。无一人:没有人在内。
邦风:指国风,古代诗歌的一种。杞夷:杞国,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殷因:殷朝的遗迹。殷墟,是殷代后期的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附近。先生馔(zhuàn)已缺:先生的饮食已经没有供应。馔,饮食。
弟子:学生。散:散开,离开。莫臻(zhēn):无法达到目的地。
忍饥坐谈道:忍着饥饿而坐在一起谈论治国之道。
嗟我:感叹自己。亦:也。晚闻:后来才知道。
永言:长久地谈论。百世:一百年,表示时间之长。
未补:未能补救。平生:一生,一辈子。勤:勤劳,努力。
复何国:到哪里去。岂:哪。陈、蔡:春秋时宋国的两个附庸国,即今河南省境内的陈国和蔡国。邻:邻近。
永愧:永远惭愧。虞仲翔:虞丘仲,传说他是舜帝时期的贤臣。虞丘,地名,故址不详。弦歌:弹奏乐器唱诗歌颂扬。沧海滨:大海旁边,指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