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
颓然语默丧,静见天地复。时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
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老鸡卧粪土,振羽双暝目。
倦马𩥇风沙,奋鬣一喷玉。垢净各殊性,快惬聊自沃。
云母透蜀纱,琉璃莹蕲竹。稍能梦中觉,渐使生处熟。
《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返流归照性,独立遗所瞩。
未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注释】:
次韵子由浴罢: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写道:“吾昔有浴,以木盆中贮水,与客遍体皆湿,然后出之,谓之浴。然此乃一洗而已尔,岂所谓浴乎?”“浴”是沐浴,即洗澡。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的“藻荇”指水中的草和荇菜。
理发千梳净,风晞(xī)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
洗头时梳理头发上千遍,用吹风晾干胜过洗热水澡。闭住呼吸百窍通,云雾消散如同沐浴。
语默丧:沉默。
天地复: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样。
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老鸡卧粪土,振羽双暝目。
陶工不能求,瓦盆和石碗从哪里找呢?老鸡躺在粪堆里,展开双翅闭上了眼睛。
倦马𩥇(yù)风沙,奋鬣一喷玉。垢净各殊性,快惬聊自沃。
疲倦的马喷着鼻子,扬起头角像是喷出美玉。污垢洗净各有其特性,舒畅愉快自己浇灌。
云母透蜀纱,琉璃莹蕲(qí)竹。稍能梦中觉,渐使生处熟。
云母透进蜀地的丝织品,琉璃映照蕲县的竹子。稍稍能够梦中觉醒,慢慢使人对生活熟悉。
《楞严》在床头,妙偈(jué)时仰读。返流归照性,独立遗所瞩。
《楞严经》放在床头,时常仰望阅读。返回本性回归照见,独立自主不再被迷惑。
未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bǔ)。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不知道仰山禅宗的修行方法,已经向季主卜问过。心安就会得到满足,不要互相督促。
【赏析】:
《次韵子由浴罢》,作于元丰五年(1082)六月二十日,是一首七言律诗。苏轼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沐浴之乐,并把这种快乐比作“梦寐”,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句,“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意思是说,洗头时梳了上千遍,用吹风吹干,胜过洗热水澡。这里写出了作者对洗头这一平凡之事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意思是说,闭住气息百窍畅通,云雾消散如同沐浴。这里写出了作者对沐浴之乐的感受。
第三四句写沐浴之后的感觉:沉默不语、心境宁静、天地间万物都恢复到了原状。这里写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第五六句写沐浴之后的状态:老鸡趴在粪堆上休息,展开双翅闭上了眼睛。这里写出了作者对动物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悟。
第七八句写沐浴之后的感慨:疲倦的马喷着鼻息,扬起头角仿佛喷出了美玉,污垢洗净各有其特性,舒畅愉快自己浇灌。这里写出了作者对动物行为的思考和理解。
第九十句写沐浴之后的感受:云母透进蜀地的丝织品,琉璃映照蕲县的竹子。这里写出了作者对物品之美的感受。
第十一句“稍能梦中觉,渐使生处熟”。意思是说,稍微能够像梦中那样觉醒,渐渐地使人对生活熟识了。这里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经验的感悟。
最后两句“已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意思是说,不知道仰山禅宗的修行方法,已经向季主卜问过。这里写出了作者对修行方法的探究和探索。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意境高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