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馀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童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渡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棰当贳汝。
再拜谢厚恩,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注释】
余:我。儋耳:即今海南岛。吠狗:狗名。乌觜:狗名。幸:希望。海獒:北方的猛犬。瓠:葫芦,瓜类植物。鼎俎:古代盛肉食之器。昼夜:早晚。识宾客:懂得主人心意。夜悍:夜晚凶猛。门户:指守护家园。知:知道。当:应当。北还:回到北方。掉尾:摇尾巴。喜欲舞:高兴得要跳起舞来。跳踉(liàng):跳跃,形容狗活泼。趁童仆:跟随童仆。吐舌喘汗雨:形容狗喘气的急促。长桥不肯蹑:在宽阔的大桥上不敢走。径渡清深浦:径直渡过水深的河湾。拍浮:游泳。鹅鸭:大雁、鸭子一类的水鸟。登岸剧虓虎:上岸之后凶猛得像老虎。盗肉:偷吃食物。小疵:缺点。鞭棰(chuí zhù):用鞭子抽打。贳(shì)汝:饶恕你。再拜:两次行礼,以示谢意。厚恩:很大的恩惠。天不遣言语:上天不会说话,表示感谢。寄家书:托人捎信回家。黄耳:传说中的神犬。《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名曰黄耳,其状如猿,其音如吠,见则国内大兵为灾。”定乃祖:保佑你的祖先。
译文
我来海南时,得到了一条叫“乌觜”的狗,非常厉害而驯顺,随着我迁移到合浦,过澄迈时,它泅水游过去,路人都惊奇,于是开玩笑写了这首诗。
乌喙本是北方的猛犬,可惜被我当作了主人。
它吃饱后已经变得肥壮,但最终还是不必担心会被宰杀烹煮。
白天能识别主人,晚上凶猛地守护家门,知道我要北归,摇着尾巴高兴得想跳舞。
它在跳踉中跟随着童仆,张嘴喘气就像下了一场雨,它不愿在长长的大桥上行走,而是径直渡过水深的河湾。
游泳时像鹅鸭,上岸后却凶猛得像老虎。
偷吃食物也是它的小毛病,但我会饶恕你,惩罚你。
再次向你表示感谢,上天是不会说话的,我无法通过语言向它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将来托人捎信回家的时候,我会把黄耳作为你的护佑神灵。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与“乌觜”犬的相处情景,充满了人间温情和生活气息。全诗四言为主,间以五言、七言,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海南的时间、地点以及得到“乌觜”的原因,也表达了诗人对“乌觜”的喜爱之情。第二联写“乌觜”的特点和习性,既突出了它的凶猛,又表现出它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乌觜”的性格特点,既有忠诚又有勇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对“乌觜”的感激之情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善良和宽容,又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含蓄,读来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