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
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
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
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
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
米尽鬻衣裳,时劳问无有。
诗句解析:
客居远林薄,依墙种杨柳。 - 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孤独感。”林薄”意指稀疏的树木和薄雾笼罩的环境,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依墙种杨柳”则描绘了诗人选择靠近墙壁种植杨柳的场景,可能是为了利用墙壁的遮蔽,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观赏风景。
归期未可必,成阴定非久。 - “未可必”意味着不确定或不稳定,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回归的不确定性。”成阴”通常指的是树木长成一片阴凉,这里暗示了时间流逝与成长的过程。此句透露出诗人在等待中感受到的耐心和期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与友。 - 描述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佳士”),表明诗人希望成为这位“佳士”的朋友。”忠信”是古代儒家推崇的美德,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自己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追求。
相逢话禅寂,落日共杯酒。 -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愉快时光。”话禅寂”可能是指谈论哲学或禅宗的话题以寻求精神上的宁静,”落日共杯酒”则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休闲时刻,共同享受美酒。
艰难本何求,缓急肯相负。 - 诗人表达了对困难和逆境的看法,认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困难而背离自己。这里的”缓急”可能指的是紧急情况或困难时期,而”肯相负”意味着在逆境中也愿意支持和帮助。
故人在万里,不复为薄厚。 - 这一句反映出诗人对过往友谊的珍视以及现在距离的遥远。”故人”指的是过去的朋友或者亲人,”复”意味着再次或再度。”薄厚”在这里可能是指友情的深浅,表明即使相隔遥远,友情仍然深厚不变。
米尽鬻衣裳,时劳问无有。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现实生活状态,即卖光了粮食,不得不变卖衣物来维持生计。”鬻”意为出售,显示出生活的艰辛。”时劳问无有”则表达了诗人在物质匮乏时仍保持对人的关心和问候,没有忘记旧情。
译文:
远离故土的我,孤身一人住在树林边缘,靠墙种下杨柳。
归期的不定让我焦虑,但杨柳已成荫,不会太久。
城里有个好邻居,忠心耿耿值得信赖。
我们相遇时聊起了禅理,一起饮酒消愁。
人生路上本无需求太多,朋友能共患难才最重要。
朋友身处远方,不再计较过去的恩怨得失。
粮食吃光了我卖掉衣物,有时还得四处奔波求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渴望友情但又面临现实困难的游子的心路历程。诗人通过与朋友的对话和相处,展现出他们对彼此的忠诚和信任,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坦然接受。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宁静心境,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视。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又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某些普遍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