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
○○击鼓如鸣鼍,○○○○○成螺。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
阎夫子,勿谓使人难,使琴抑怨天不和。明光昼开九○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这首诗是晁端礼(晁无咎)的《送阎子常携琴过村》。诗中描述了阎子常带琴过村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不被重用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一、诗句翻译与注释

  • 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这是首尾两句,表示诗人晁端礼以“无咎”韵律押韵,阎子常带着他的琴进入村庄。
  • 士寒饿,古犹今:诗人感叹现在的社会环境艰难,古人也有类似的困境。
  • 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阎子常之前有位名叫子桑的人也曾弹琴唱曲,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
  •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这里用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来比喻知音难寻。
  •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阎子常弹奏他的七弦琴,表现出他的孤寂和清高。
  •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蟋蟀在寒冷中鸣叫,声音凄凉。
  • 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用蜘蛛织网来比喻阎子常弹奏的音乐触动人心。
  • 击鼓如鸣鼍,○○○○成螺:形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如同鼍(一种大龟)的叫声和螺旋状的声音。
  •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即使在丰收的年景,那些没有才华的士人也只能借酒消愁。
  •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阎子常曾经是晁家的公子,但现在他已经变得不同寻常。
  •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阎子常的文章和诗句都受到晁端礼和董其昌的影响,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阎子经常带琴过村的场景,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以及“梁父吟”等,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季节、昆虫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中的意境。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