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
道人闵我老,元气时卷舒。
岁晚风雨交,何不完子庐。
万法灭无馀,方寸可久居。
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
一净百亦净,物我皆如如。

【解析】

这是一首拟陶诗,作者以“和陶”的形式来表现他对人生的感悟。

萧萧发垂素:形容头发花白。素:白色。

晡日迫西隅:傍晚时分太阳已快落山了,在西边的一角。

道人闵我老:道士怜悯我的年岁已高。闵:怜悯。

元气时卷舒:元气(天地间的气)有时升腾有时降落。

岁时晚风雨交:一年到尾,风风雨雨交加。

何不完子庐:为什么不能完满你的房子?子庐:指自己的房子。

万法灭无馀:所有的法(事物)都消灭得干干净净。

方寸可久居:心中可以长久地住着。方寸:心。

将扫道上尘:将要扫除道路两旁的尘土。

先拔庭中芜:首先要拔掉庭院中的杂草。

一净百亦净,物我皆如如:一片清净,万物也洁净;我与万物都如如不动,没有分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写的一组诗。从题目看,这组诗应是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而作的,故题为“和陶拟古”。诗中用典,意蕴深厚,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以萧萧白发为起兴,描绘自己年迈多病、须发尽白的景象,同时以傍晚时分太阳落山的情景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苍凉悲凉的气氛。接下来诗人以“道人闵我老,元气时卷舒”两句写景,以道人怜悯自己之老态来衬托出自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接着诗人用“岁晚风雨交,何不完子庐”来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认为岁月不饶人,终将一切归结于虚无,并以此抒发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万法灭无馀,方寸可久居”表明诗人已经悟出了“万物皆空”的道理,心灵达到了“无我”、“无他”的境界,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答案】

《和陶拟古诗九首》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萧萧白发、傍晚时分、风雨交加等情景,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