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和陶拟古九首》的原文如下:

  1.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
    译文:闭门不出的人嘲笑我,却不知道我有超凡脱俗的自由。
  2.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译文:无边的光明遍布每一个角落,即使是小小的九州也充满了光辉。
  3.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译文:这种境界只需要一天就能达到,它的法力如同江河般滚滚流淌。
  4.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译文:一根竹子或者木头就可以自由自在,为什么还要回到那个狭小的地方呢?
  5.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译文:老子已经满头白发,骑着青牛离开了繁华的西周。
  6.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译文:如果不是遇到了关尹子这样的知音,谁还能找到我的踪迹呢?

注释与赏析:

  1.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闭门不出、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态度。他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或评价,因为内心的自由和超脱才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天游”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自由飞翔,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评价。

  2. 光明遍十方:这里描述的是佛家所说的“无边的光明”,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普照。它不仅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也包括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他能够洞察万物的本质。

  3. 咫尺陋九州:“咫尺”意味着非常近的距离,“陋九州”则是指小到微不足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他认为无论世界多么广阔,只要内心足够宽广,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精髓。

  4.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这里的“此观”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或领悟。他认为这种境界只需要一天就能达到,而这种领悟的力量如同江河一般滚滚流淌,不断传承和扩散。

  5. 竿木常自随:这里的“竿木”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一种修行工具或象征。他使用一根竹子或木头就能自由自在地行走,不受任何束缚。这里的“自随”表示随心而动,随心所欲。

  6. 何必返故丘:这里的“故丘”可以理解为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或某种状态。诗人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回到那个地方去呢?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过去、面向未来的生活态度。

  7. 老聃白发年:这里的“老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尊称。诗人通过提到老子已经满头白发,来表达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8. 青牛去西周:这里的“青牛”是古代神话中西王母乘坐的神兽。诗人用它来比喻自己的离去,暗示着一种离开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和勇气。这里的“西周”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的圣地或理想之地。

  9. 不遇关尹喜:这里的“关尹”是古代一位著名的道家人物。诗人提到如果没有遇到关尹子这样的知音,他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更加孤立无援。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渴望和珍视。

  10. 履迹谁能求:这里的“履迹”可以理解为足迹或者行踪。诗人用它来表达对自己独特人生经历和道路的追求和珍视。他认为自己的足迹无人能及,只有他自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道路。

通过对《和陶拟古九首》的逐句释义和译文,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态度等方式,传达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哲学理念。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