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三百丈,五里到松门。
路尽始佳处,苔深无屐痕。
细泉牛乳滴,亭午艾香温。
舟楫经行疾,无劳具酒尊。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悬崖三百丈,五里到松门。
- 注释:悬崖,形容山壁陡峭;三百丈,指悬崖高度;五里,指从崖上到松门的路程。
- 翻译:悬崖高达三百丈,经过五里的路程才能到达松门。
- 赏析:开篇描绘了三游洞的自然景观,通过数字“三百丈”和“五里”,生动地勾勒出洞口的壮观景色,为下文铺垫了宏大的背景。
第二句:路尽始佳处,苔深无屐痕。
- 注释:路尽,意味着走到尽头;佳处,美好的地方;屐痕,指鞋底的痕迹,这里用以形容经过的地方。
- 翻译:路走到尽头才看到美好的风景,因为苔藓太厚,连鞋子都留下了痕迹。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偶遇美景的惊喜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和野性美。
第三句:细泉牛乳滴,亭午艾香温。
- 注释:细泉,细小的泉水;牛乳滴,形容水滴如同牛乳般细腻;亭午,正午时分;艾香温,指艾草的香气温暖宜人。
- 翻译:细泉像牛乳一样细腻地滴落,亭子中午的时候,艾草的香气温暖而舒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三游洞内的一个宁静的场景,细泉、牛乳、亭子和艾草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
第四句:舟楫经行疾,无劳具酒尊。
- 注释:舟楫,小船和船只;行疾,行驶迅速;具酒尊,准备酒具。
- 翻译:船只快速行驶,无需携带酒具。
- 赏析:最后一句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此行的目的——为了游览三游洞,无需携带多余的物品,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旅行的轻松态度。
译文
悬崖高三百丈,五里路后到松门。
走到尽头方见好景,苔藓深处无鞋印。
细泉如牛乳滴下,正午艾香暖人心。
舟楫快驶不须酒,无物可具酒尊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游洞的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诗中的“三百丈”、“五里”、“佳处”、“细泉”、“亭午”、“艾香”等词汇,不仅形象地刻画了景物的特点,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转换自如,从“悬崖”到“松门”,再到“佳处”和“艾香”,形成了一种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的视觉和嗅觉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流动感和节奏感。此外,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苔深无屐痕”这一细节,突出了自然之美的高洁与纯净,也反映出诗人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