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桥一派水萦纡,客散亭空清夜徂。
二十五声春点静,月明池上柳疏疏。

金陵杂兴二百首

水波荡漾桥下流,客散亭空月色秋。

二十五声春夜静,柳丝疏疏月明池。

诗歌逐句解析:

  1. 方桥一带水萦纡
  • 方桥:形状规则的桥梁,通常指具有特定形状的桥。
  • 水萦纡:水流曲折蜿蜒,形成优美的线条和景观。
  • 意境:描述了一座桥梁下的河流,水流绕过桥梁,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1. 客散亭空清夜徂
  • 客散亭空:客人已经离开,亭子显得空旷无人。
  • 清夜徂:夜晚宁静,没有喧嚣。
  • 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没有客人,只有寂静的月光和清冷的河水相伴。
  1. 二十五声春点静
  • 二十五声:声音的种类或者数目。
  • 春点静:春天的声音变得安静,没有了嘈杂。
  • 意境:春天的夜晚,一切都变得静寂无声,只有偶尔的鸟鸣打破了这份宁静。
  1. 月明池上柳疏疏
  • 月明池上:月光照耀在池塘之上。
  • 柳疏疏:柳树的枝条稀疏。
  • 意境:月光洒在静静的池塘上,柳树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以“方桥”为开端,描绘了一座美丽而曲折的桥梁和它周围的自然景观。随后,诗人通过“客散亭空清夜徂”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没有了游人的喧嚣,只有月光和流水相伴。接着,“二十五声春点静”表达了春天夜晚的静谧,一切声音都消失了。最后,“月明池上柳疏疏”描绘了月光下柳树的优美姿态,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