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
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
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
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
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
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
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
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
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
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
相携历唐许,花柳渐牙折。
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核。
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
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
谓言従明年,此会可悬射。
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
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
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
官闲得相従,春野玩朝日。
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
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
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辛丑除日寄子瞻》
一岁不复居,一日安足惜。
人心畏增年,对酒语终夕。
夜长书室幽,灯烛明照席。
盘飧杂梁楚,羊炙错鱼腊。
庖人馔鸡兔,家味宛如昔。
有怀岐山下,展转不能释。
念同去闾里,此节三已失。
初来寄荆渚,鱼雁贱宜客。
楚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
新春始涉五,田冻未生麦。
相携历唐许,花柳渐牙折。
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核。
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
酒酸未尝饮,牛美每共炙。
谓言従明年,此会可悬射。
同为洛中吏,相去不盈尺。
浊醪幸分季,新笋可饷伯。
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
官闲得相従,春野玩朝日。
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
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
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注释与赏析:
**1. ** 一岁不复居:一年又一年,不再回来居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感伤。
**2. ** 一日安足惜:每一天都是如此珍贵,不值得吝惜。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贵和对于日常的珍惜态度。
**3. ** 人心畏增年: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到畏惧和焦虑。这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有限性的一种普遍感受。
**4. ** 对酒语终夕:在酒桌上畅谈至深夜。描绘了一幅温馨而亲密的场景,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5. ** 夜长书室幽:夜晚书房显得格外安静和幽暗。反映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
**6. ** 盘飧杂梁楚:餐桌上摆满了各地的食物,如梁地的、楚地的等。体现了作者对不同地方美食的热爱和欣赏。
**7. ** 庖人馔鸡兔:厨师们准备着鸡、兔子等食物。描绘了节日期间丰盛的饮食文化。
**8. ** 家味宛如昔:家中的味道依然如此熟悉和亲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味道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9. ** 有怀岐山下:心中常常想念岐山(古地名)下的故乡。体现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10. ** 展转不能释:辗转反侧,无法释怀。形容作者内心的纠结和不安。
**11. ** 念同去闾里:思念那些已经离开的人,特别是那些曾一起生活过的邻里。反映了作者对旧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12. ** 初来寄荆渚:刚来到这里时寄住在荆渚这个地方。描写了作者初来乍到时的陌生感和不适应。
**13. ** 鱼雁贱宜客:用低价出售的鱼和雁作为礼物招待客人。体现了作者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重视。
**14. ** 楚人重岁时:楚国人重视各种传统节日。反映了楚地文化的独特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情。
**15. ** 爆竹鸣磔磔:春节时放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描绘了中国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16. ** 新春始涉五:新年刚开始的时候,河水还没有解冻。通过这个景象传达出春天尚未到来的寒冷感觉。
**17. ** 相携历唐许:手拉着手一起走过唐朝的街巷。展现了古代街道的风貌和人们的日常交往。
**18. ** 花柳渐牙折:随着春天的到来,花草树木开始发芽吐绿。表达了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19. ** 居梁不耐贫:居住在高楼大厦中却受不了贫困的生活。反映出现代生活的便利与物质条件的优越性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20. ** 投杞避糠核:为了躲避粮食短缺的日子,选择到杞县避难(一种说法是“杞”指代粮食)。揭示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抗争。
**21. ** 城南庠斋静,终岁守坟籍:在城南的书房安静地度过一生,守护着书籍和文献。描绘了学者的专注与坚守。
**22. ** 酒酸未尝饮:即便酒已经变酸也不喝一口。体现了作者对清苦朴素生活方式的坚持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23. ** 牛美每共炙:经常和朋友共同享用美味的烤肉。反映了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相互陪伴的快乐。
**24. ** 谓言従明年,此会可悬射: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重逢。表达了对未来重逢时刻的期待和憧憬。
**25. ** 同为洛中吏:我们都曾是洛阳官员,现在却相隔甚远。反映了人生变迁带来的感慨与无奈。
**26. ** 浊醪幸分季:幸运的是能有机会品尝到浊酒(即低度数的白酒或甜酒)。体现了生活中小确幸的存在与珍惜。
**27. ** 新笋可饷伯:新长的竹笋可以拿来款待客人。描绘了春天时节大自然的美好与丰收的喜悦。
**28. ** 巑巑嵩山美,漾漾洛水碧:嵩山峻峭壮丽,洛水清澈透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29. ** 官闲得相従:闲暇之时得以相伴。反映了官场生涯中的某种解脱和愉悦心情。
**30. ** 春野玩朝日:在春天的田野上游玩观赏清晨的阳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31. ** 安知书閤下,群子并遭馘:怎知在家中的书房里,所有的孩子都遭遇了杀害(这里可能指的是战争或灾难中的不幸)。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家园安全的担忧和对家人平安的祈愿。
**32. ** 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偶然的成功使得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疏离和遗憾。
**33. ** 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不知何年我们能够再次相聚欢乐,每逢佳节不要轻易放弃相聚的机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总结:
这首诗是苏轼在辛丑年(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有对家乡和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友人离别后的不舍和忧虑;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家庭和自然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