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主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祐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注释】
抚:治理。
非道:非正道,指权贵富豪的游赏之地。
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由于这里没有权贵富豪的游赏之地,所以富人不敢到此游玩。
多良田:这里的良田很多。
故水旱螟螣之灾少:由于这里是肥沃的土地,所以水旱灾害很少。
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这里的人民喜欢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牧于山谷:在这里放牧牛马。
不收:不收牛马。
晏然不知枹鼓之警:这里的人们安然无忧,不知道警报。
发召:征兵。
君既因其主俗,而治以简静:您既然利用当地的风俗,那么治理就应当简单安静。
州人士女:当地的男女。
乐其安且治:他们喜欢这里的安定和安宁。
亦将同其乐也:他们也愿意享受这种快乐。
嘉祐二年九月九日:记作这篇文章的日期是嘉佑二年的九月九日,即公元1057年9月2日。
【译文】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畅通,因而权贵富豪的游赏之地没有,富人们不敢来此游玩。这里土地肥沃,所以水、旱、虫灾较少。这里的人喜欢耕种,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放牧牛羊的地方不用收税,田地里收获的粮食也不需要征收赋税,因此百姓安居乐业,对官府毫不担心。长官既然利用当地的风俗,治理就应当简单安静。这样,官吏就可以在闲暇的时候放松一下了,老百姓也可以在此享受欢乐了。当地官员士人妇女都喜欢这里安定和平乐。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感到快乐。我于是写了这篇《记》文。成文是在嘉佑二年的九月九日。
【赏析】
本文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为《徐州重修汉魏晋南北朝梁王祖堂碑》所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他的散文名篇之一。文章先描写徐州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气,然后说明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最后叙述自己在徐州任职的情况。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
文章开篇先描绘徐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抚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徐州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权贵富豪们来这里游玩的机会并不多。接着,作者又详细描述了徐州土地肥沃、水利发达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丰饶景象。“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土地肥沃,所以水旱灾害比较少,农作物生长良好。
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治理徐州的初衷。“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人民喜欢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同时,他们还善于养殖,“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另外,由于徐州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所以水旱灾害也比较少。这些都让当地人民安居乐业,对官府毫不担心。
作者又提到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职责。“君既因其主俗,而治以简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长官既然利用当地的风俗,治理就应当简单安静。这样一来,官吏就可以在闲暇的时候放松一下了,老百姓也可以在此享受欢乐了。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他对自己任期内的总结和反思,表明自己始终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徐州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还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地方、服务人民的深刻思考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