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释】
- 乞:请求。校正:校订改正。陆贽:唐朝大臣,曾任宰相,有《新唐书》、《通鉴》等著作。进御札子:呈上皇帝的诏书。2. 自西阁:从西边的书斋。3. 私相告言:私下互相告诉。4. 陛下圣明:指皇帝圣明英明。5. 必喜:一定欢喜。6. 圣贤之相契:圣人与贤人心意相合。7. 汉文:西汉的皇帝,名刘邦(刘恒)。太息:叹息。8. 魏相:东汉大臣,名崔烈。9. 魏相条、董之对:魏相推荐董仲舒和董无心的对策。10. 致中兴:实现中兴。11. 如陛下能自得师:如果陛下能自寻良师益友。12.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春秋》六部经典书籍。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13. 诸子:先秦至汉初各家学派的著作。14. 开卷了然:翻开书就能明白其要义。15. 山海之崇深:形容学问深奥广博。16. 难一二而推择:难以一一挑选出来。17. 如贽之论:像贽的论述一样清晰明了。18. 聚古今之精英:汇集古今精华。19. 治乱之龟鉴:治理国家兴亡的历史镜鉴。20. 区区之意:恳切的意思。21. 取进止:请皇上决定可否采纳。
【译文】
臣等每退朝从西边的书斋,就私下相互交谈,认为陛下圣明,必定会喜欢陆贽的议论。但使圣贤的心意相合,就像同僚之间的亲密无间一样。昔日冯唐向汉文帝推荐颇、牧二人,汉文帝为之叹息;魏相推荐董仲舒和董无心的对策,孝宣帝得以中兴。如果陛下能自寻良师益友,那么,近处取陆贽的奏议进行校订,将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足以为治国安邦提供借鉴。然而圣言深奥遥远,末学支离破碎,就像山海一样深邃广大,难以一两个例子来推断。陆贽的论述,打开书本一看便知其要旨;他聚集的古今精华,实在是治理混乱的指南。臣等想取陆贽的奏议,稍作修改,缮写进呈。希望陛下把奏议放在案角,就像见到陆贽本人,反复熟读,如同与陆贽对话。一定能开发圣明的才智,在岁月中成就功业。臣等不胜恳切的心情,谨请陛下裁决。
【赏析】
这是一篇上书劝谏的奏文,作者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陆贽的敬仰之情,并陈述了自己关于修订陆贽奏议的建议。全文语言流畅,表达清楚,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范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