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繇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张侯名峋,字子坚,以材闻,去而为提举两浙路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差役水利事,方且用于时云。
广德湖记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繇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张侯名峋,字子坚,以材闻,去而为提举两浙路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差役水利事,方且用于时云。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在绍兴任职期间所作,他在记述广德湖的兴衰变化的同时,也对当地官员的政绩进行了评论。诗中提到了“广德湖”,这是位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湖泊,历史上曾经多次兴修治理,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作者任职期间才真正恢复了生机。
译文:
今年我担任越州的通判,越州的南湖一直废弃不用,这主要是由于官吏的懈怠和无知导致的。我对此深感忧虑。看看广德湖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曾经处于危险状态的湖泊现在变得繁荣起来,曾经有多位官员致力于湖泊的建设和管理。大概在唐代的大历年间,这个湖泊的灌溉面积是四百顷,到大中年间增加到了八百顷,而现在达到了两千顷。这说明了人民的幸福与否,政府的废置与否,都是关系到百姓的重大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后来的人知道不能废弃前人的功劳,以此来维护这片土地的利益。同时,我还希望越州的人们能够共同努力,防止这个地方再次被废弃。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越州南湖水环境的担忧和关注。他通过观察广德湖的历史变迁,指出了政府在管理和维护公共资源方面的责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越州人民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并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在诗歌的形式上,作者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讲述广德湖的变化历程,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但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