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之于人也,固常思齐其贤,而以其不肖为戒,况天者固人君之所当法象也,则质诸彼以验此,固其宜也。然则世之言灾异者,非乎?曰:人君固辅相天地以理万物者也,天地万物不得其常,则恐惧修省,固亦其宜也。今或以为天有是变,必由我有是罪以致之;或以为灾异自天事耳,何豫于我,我知修人事而已。盖由前之说,则蔽而葸;由后之说,则固而怠。不蔽不葸,不固不怠者,亦以天变为已惧,不曰天之有某变,必以我为某事而至也,亦以天下之正理考吾之失而已矣,此亦“念用庶证”之意也。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何也?言自王至于师尹,犹岁、月、日三者相系属也。岁、月、日有常而不可变,所总大者亦不可以侵小,所治少者亦不可以僭多。自王至于师尹,三者亦相系属,有常而不可变,所总大者亦不可以侵小,所治少者亦不可以僭多。故岁、月、日者,王及卿士、师尹之证也。“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何也?既以岁、月、日三者之时为王及卿士、师尹之证也,而王及卿士、师尹之职,亦皆协之岁、月、日时之纪焉,故岁有会,月有要,日有成。大者省其大而略,小者治其小而详,其小大、详略得其序,则功用兴,而分职治矣,故百谷用成,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小大、详略失其序,则功用无所程,分职无所考,故百谷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也。“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何也?言星之好不一,犹庶民之欲不同。星之好不一,待月而后得其所好,而月不能违也,庶民之欲不同,待卿士而后得其所欲,而卿士亦不能违也,故星者,庶民之证也。“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何也?言岁之所以为岁,以日月之有行,而岁无为也,犹王之所以为王,亦以卿士、师尹之有行,而王无为也。春秋者,阴阳之中;冬夏者,阴阳之正。阴阳各致其正,而后岁成。有冬、有夏者,言岁之成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何也?言月之好恶不自用而从星,则风雨作而岁功成,犹卿士之好恶不自用而从民,则治教政令行而王事立矣。《书》曰:“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夫民也,天之所不能违也,而况于王乎,况于卿士乎?

“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之于人也,固常思齐其贤,而以其不肖为戒。”此句中孔子的教导强调了人的本性是向优秀者看齐并自我反省。

“见贤思齐”意指看到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时,应当学习他们的优点,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即在人际关系中以善意和尊重为基础,不断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同时,“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提醒人们在面对有过失或不足之处的人时,应反思自身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或错误。这种反省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是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关键。此外,君子对他人的态度反映了其个人修为的高度,因此,通过观察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有助于君主保持谦虚和清醒。君主被看作是国家的领导者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道德标准。因此,君主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学习和改进,以确保国家能够持续发展并受到人民的尊敬。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这一教导的重要性。例如,一些人可能过于关注个人成就和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另外,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也可能使人感到疲惫不堪,从而忽略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因此,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实践这一古老而又宝贵的智慧。

孔子的这一教诲不仅是对个人的修养提出了要求,也为社会和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它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并通过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