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靓王九年(乙卯,公元前三零六年)
秦昭王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甘茂言于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与魏讲而罢兵。甘茂奔齐。
赵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楚王与齐、韩合从。
慎靓王十年(丙辰,公元前三零五年)
彗星见。
赵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阳、鸿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以和。
秦宣太后异父弟曰穰侯魏冉,同父弟曰华阳君芈戎;王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魏冉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薨,诸弟争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是岁,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谋作乱,魏冉诛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灭之。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部分,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一些历史事件。首先,秦国的昭王派遣向寿平宜阳,同时派樗里子和甘茂攻打魏国。甘茂向秦昭王提出以武遂归还韩军的请求,但遭到了向寿和公孙奭的反对。由于不能得到支持,甘茂感到恐惧,于是停止了伐魏的行动并逃亡了。后来,樗里子与魏国谈判并结束了战争。甘茂逃到了齐国。赵王则攻占了中山地区的宁葭、榆中等地区,并将林胡王献来的马带回秦国。最后,赵固主胡,并得到了他的军队。
从诗歌中可以看到秦国和赵国在这一时期之间的复杂关系。秦国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扩大其疆域,而赵国则通过外交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诗歌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接下来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慎靓王九年(乙卯,公元前三零六年)
- 秦昭王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秦昭王派遣向寿前往平定宜阳,同时让樗里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国。
- 甘茂言于王,以武遂复归之韩。:甘茂向秦昭王建议,可以借助武遂这个地方再次把军队归还给韩国。
- 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由此怨谗甘茂。:向寿和公孙奭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未能成功,这让甘茂对他们产生了怨恨。
- 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因为担心受到报复,甘茂选择中止了伐魏的行动,并离开了此地。
- 樗里子与魏讲而罢兵。:樗里子与魏国达成了和解,使得双方撤军。
- 甘茂奔齐。:由于局势不利,甘茂逃到了齐国。
- 赵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赵王占领了中山地区宁葭等地,并向林胡王索取马匹。接着又分别派遣使者去秦国、韩国、楚国、魏国和齐国。
- 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赵固作为代国宰相,负责处理胡地事务,并取得了那里的资源和兵力。
- 楚王与齐、韩合从:楚王与齐国和韩国联合行动。
这首诗描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复杂的政治斗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各国之间为了扩张势力而进行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