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靓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二九八年)

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有狐白裘,已献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

楚人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秦王怒,发兵出武关击楚,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

孟尝君相秦 译文及赏析

探索战国时期政治策略与人性光辉

  1. 故事背景介绍
  • 齐愍王二十五年
  • 秦国使者要求孟尝君入秦
  • 秦国有人反对孟尝君入秦
  1. 关键事件分析
  • 孟尝君被囚并计划谋杀
  • 孟尝君通过门客解决困境
  • 昭王宠姬提出白狐裘作为交换条件
  1. 主要人物关系梳理
  • 孟尝君与秦王之间的互动
  • 孟尝君的门客和宠姬的相互影响
  1. 事件发展脉络
  • 孟尝君被捕及其逃亡过程
  • 孟尝君在函谷关的逃脱
  • 最终回到齐地并受到重用
  1. 文化与历史意义
  • 对战国时代外交策略探讨
  • 对人性中自私与牺牲的反思
  • 对后世政治谋略的影响
  1. 成语典故与文学引用
  • “孟尝君相秦”典故出处
  • “狐白裘”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 成语“先发制人”的历史原型
  1. 现代应用与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运用策略
  • 人际关系中诚信的重要性
  • 个人品德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