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泾阳君为质于齐。
秦华阳君伐楚,大破楚师,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取楚襄城。楚王恐,使太子为质于齐以请平。
秦樗里疾卒,以赵人楼缓为丞相。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二九九年)
五月戊申,大朝东宫,传国于何。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欲使子治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将自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
齐王、魏王会于韩。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籓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秦王闻孟尝君之贤,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请。孟尝君来入秦,秦王以为丞相。
秦泾阳君作为人质被送往齐国,秦国的华阳君在伐楚时取得了巨大胜利,斩杀楚军三万士卒,杀死了敌军将领景缺,并攻占了楚国的襄城。面对楚国的请求,秦王为了求和,决定让太子前往齐国做人质以寻求和平解决。与此同时,秦国大臣赵武灵王非常喜爱他的小儿子何,想要在生时立他为继承人。在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299年),五月戊申日,秦国举行了盛大的东宫朝会,将国家权力传给了何。何在完成国事之后,又回到了宫中处理政务。秦国的肥义担任宰相,辅佐国王,而武灵王则自称为“主父”。武灵王计划让子治国,亲自身着胡服,带领文武百官向北进攻胡地。同时,他也打算从云中、九原出发,向南攻打咸阳,因此伪装成使者的身份进入秦国,希望观察秦国的地形和君主的性格。然而,秦王并未发现他的异常之处,反而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齐国和魏国在韩国会晤。秦国对楚国发动攻击,占领了八个城池。当秦国向楚王递交国书时,声称与楚王有兄弟之约,并在黄棘举行过盟誓,但太子陵却杀害了秦国的重臣。秦国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于是派兵侵犯楚国边境。现在听说楚王要求太子前往齐国为人质以寻求和平解决,秦国就派一将军伪装成使者,埋伏军队在武关,逼迫楚王交出财物,并与他一起西去咸阳。秦王希望用这种方式与楚国结盟。然而,楚国大臣们担心秦国会再次发兵,所以建议立太子为王。秦王不同意这样做,但最终楚国还是同意了秦国的条件。秦王得知孟尝君的贤能后,派泾阳君作为人质前往齐国,请求孟尝君出面调停。孟尝君来到秦国后,秦王任命他为丞相。
译文:秦泾阳君作为人质被送往齐国,秦国华阳君在伐楚时取得大胜,斩敌3万,并俘获楚将景缺,夺取襄城。楚王恐忧,派遣太子为人质于齐,以求和平。秦樗里疾去世,赵人楼缓接任丞相职务。赵武灵王深爱小儿子何,打算在他出生时便立为继承人。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299年)五月戊申日,秦国在东宫大会诸侯,传位给何。何即位后,出宫临朝执政,大夫们都成为他的臣属。肥义担任宰相,辅佐王政。武灵王自称“主父”,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执掌国政,自己穿上胡服进行训练,率领士大夫北上侵扰胡地。他将从云中、九原南下直捣咸阳,于是假冒为使者进入秦国,企图探查秦国的山川地理以及秦王的人品。秦王不知内情,见其仪表非凡,非一般人所能比拟,于是派人跟踪,终于发现他是秦主父。秦国人害怕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秦昭睢劝谏说:“不要出兵而是自行防御!秦国如同虎狼,有吞并诸侯的野心,不可信任。”怀王的儿子子兰劝说楚王前往赴会,但是楚王仍然担心被欺骗,犹豫是否前去。昭睢继续劝解:“我们不出兵而自行防御即可!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并诸侯之心,不可相信!”子兰也认为楚国应该避免与秦国进一步冲突。于是楚国大臣们商议说:“我们的君王被困在秦国,还要割让土地,而且太子也被送到齐国为人质。齐国与秦国合谋,那么我们就没有国土了。”他们想要立王子在国的人为国君。昭睢坚决反对道:“大王和太子都困于诸侯之中,现在又要背叛大王的命令而去拥立太子的庶子为王,这样做不合适啊!”因此假扮去齐国。齐湣王召群臣商议此事,有人提议:“不如留下太子以求得楚国的淮北之地。”齐相反驳说:“不行。如果郢中立王,那我们将带着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那人又说:“不如此。如果郢中立新王并与其交易:‘给我下东国的土地,我替大王杀掉太子。否则的话,我们三国共立新王’。”齐王终于采纳齐相的建议并归还了楚国太子。楚人立他为新王。秦王听到孟尝君的贤能,便派泾阳君作为人质前往齐国求请。孟尝君来到秦国后被任命官职为丞相。
赏析:
《资治通鉴·卷三·周纪三》主要叙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其中涉及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影响。文章通过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写,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斗争。
文中描述了秦国华阳君伐楚的胜利及后续的军事扩张行动。华阳君在此次战役中斩杀敌人三万,攻克楚国的襄城,使得楚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威胁,楚国不得不派遣太子到齐国为人质以寻求和解。这一行为不仅反映出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外交手段,同时也体现了楚国在当时国际局势中的被动和无奈。
文章中还描绘了赵国武灵王的爱子何的生平及其对赵国的影响。武灵王为了在生时立他为接班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改变服饰、进行军事训练等来争取民心和支持。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赵国的国力,但也引发了其他诸侯国家的警觉和忌惮。
文中还详细记载了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299年)的事件。这一年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如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外交互动、齐国与其他国家的战略联盟等。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间复杂的外交策略和利益博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动荡不安和不确定性。
《资治通鉴·卷三·周纪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写,全面展示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同时,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历史背景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