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闻帝崩,遂亡入匈奴。
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十二 · 汉纪四”:这句话表明了所讨论的内容出自《资治通鉴》中的某一特定卷章,这是一部记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
“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而“南武侯织”是皇帝给的封号,“南海王”则是指被赐予封号的人。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在与陈平一起抗击项羽时的一段经历。”上”指的是皇帝,“布”可能指代陈平,“击布”指的是与陈平一起对抗项羽的行动,“流矢所中”说明是在战斗中受伤。“疾甚”表示伤势严重。
“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这里描述的是吕后邀请一位良医来治疗高祖的病,但因高祖认为自己是通过布衣之力夺取天下,而不是天命,所以对医生的治疗不以为然,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并赏赐他黄金以示不满。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馀,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这里描述了吕后来询问关于未来继位的问题,她认为萧何死后应由曹参接班,王陵虽然性格直率但缺乏才智,陈平虽然智慧有余但难以独自承担重任,周勃虽然稳重但缺乏文采,最后她认为是刘邦的儿子刘勃最适合担任这个位置,于是安排他为太尉。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闻帝崩,遂亡入匈奴。”:这句话描述了卢绾和他的一些追随者在等待机会,他们希望刘邦康复后再向他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他们的背叛行为。然而当刘邦病情恶化时,他们选择了逃离。
“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这句话说明了刘邦被安葬的时间和地点。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这句话描述了刘邦的性格特点和他的统治方式。
“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这句话详细地描述了刘邦如何根据人民的意愿制定法律和政策,以及如何巩固和保护这些政策。
译文
《资治通鉴》第十二卷第二页,汉纪第四篇,皇帝下令说:“南武侯陈,也是广东的人,立为南海王。”
皇帝在与陈平一起抗击项羽时中了一箭,伤势严重,吕后请来了一位名医治疗。但是因为高祖认为自己通过布衣之力夺取天下并非天命所致,所以拒绝了治疗。
吕后询问谁将接替萧何的职务,高祖回答说由曹参接班。接着吕后又询问了其他的可能性,高祖分别回答了王陵、陈平和周勃三人可能成为继任者,但他认为都不是最佳人选,最终决定是刘勃。
卢绾带着几千人住在边塞等候机会,希望看到皇帝康复后再向他道歉。当皇帝病情恶化时,卢绾选择逃跑。
五月丙寅日,刘邦被安葬在长陵。
起初,刘邦并不注重文学修养,但他聪明、通达事理并且善于谋略,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他从守卫城门的士兵到戍边的士兵都受到他的尊重和信任。
刘邦最初顺应民意制定了三章约法,国家已经稳定下来后,他命令萧何整理律令、韩信整顿军法、张苍确定规章、叔孙通制定礼仪;他还与功臣们订立誓言,用铁券、金匮、石室等方法保存这些文献。尽管时间紧迫,但这些规划都非常宏大深远。
注释
《资治通鉴》:这是一本记录历史上重大事件和决策的编年体史书。
南武侯陈:这里的陈可能是陈平的误写或是后人对陈平的称呼。
击布:与陈平一起对抗项羽。
吕后迎良医:指吕后为了救治刘邦的疾病而求助于名医。
疾甚:病情严重。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这句话是吕后向刘邦询问谁将接替萧何的位置。
曹参可:意思是曹参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陵可:王陵是刘邦的一个亲信且性格直率的人。
陈平可以助之: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独自承担重任。
周勃重厚少文:指周勃稳重但缺少文采。
刘勃:刘邦的儿子。
樊哙: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曾任大将军,封舞阳侯。
项籍:项羽的字。
彭越:原是汉王刘邦的部将,后自立为淮南王。
黥布:原是英布,后来投降刘邦并被封为淮南王。
韩王信:原是韩王信的部下投降刘邦后被封为代王。
张耳:原是赵王张耳的部下投降刘邦后被封为赵王。
田横:原是齐王田横的部下投降刘邦后被封为济北王。
陈豨:原是淮阴侯陈豨的部下投降刘邦后被封为衡山王。
灌婴:原是梁孝王的部下投降刘邦后被封为鲁王。
周勃重厚少文:指周勃为人稳重但缺乏文采。
赵佗:原是南越国的国王,后来归附汉朝并被封为南越王。
张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被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家。
韩信:原是韩国人,后归附刘邦并被封为淮阴侯。
张释之: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因其正直和执法严格而闻名。
李斯:秦朝末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曾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
陈平:西汉初期的政治改革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智谋著称。
萧何:西汉初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为刘邦建立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参、陈平、周勃、樊哙、项籍、彭越、韩王信、张耳、田横、陈豨、灌婴、周勃、赵佗、张良、李斯、陈平、萧何、曹参等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事件相关的重要人物。
吕后问谁将接替萧何的位置:这是吕后向刘邦提出的问题,询问谁将成为继任者来接替萧何。
陈平可以协助周勃: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独自承担重任。
赏析
本文通过叙述刘邦的历史事件和治理方式,展现了其个人魅力及其统治下的治国理念。文中详细描绘了刘邦的执政过程和他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不同意见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吕后的言行及对刘邦的评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氛围。整体上,文章结构紧凑,叙事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伟大领袖的形象和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