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下二年(己卯,公元前一六二年)

夏,上行幸雍棫阳宫。

六月,代孝王参薨。

匈奴连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郡万馀人。上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与匈奴和亲。

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资治通鉴·卷十五·汉纪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二年(己卯,公元前一六二年)

夏,上行幸雍棫阳宫。

六月,代孝王参薨。

匈奴连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郡万馀人。

  • 分析:此句描述了匈奴连续几年入侵边境,对汉朝造成了巨大伤害。特别是云中和辽东地区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导致郡内居民数量超过一万。这反映了当时边境的紧张局势和对汉朝中央政府的巨大压力。
  • 关键词:“连岁入边”、“杀略”、“畜产甚多”。这些词语突出了匈奴的侵略性和破坏力,显示了边境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上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与匈奴和亲。

  • 分析:皇帝对边境的侵扰感到忧虑,于是派遣使者出使匈奴,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恢复和平。同时,单于也派使者回汉朝表示感谢,并同意与汉朝保持和亲关系。
  • 关键词:“使”,指派遣使者出使;“遗匈奴书”,指向匈奴派遣使者,进行书信往来;“报谢”,指匈奴回应使者的问候。

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

  • 分析:在八月,张苍被免去丞相职务。皇帝考虑到自己的私情可能会影响对窦广国的任命,因此经过长时间考虑后决定放弃这个提议。而梁国申屠嘉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提拔为丞相,封为原安侯。
  • 关键词:“戊戌”,指农历日期;“罢朝”,指退朝;“相”,指宰相;“私广国”,指私下偏袒某个人;“虑”,指考虑。

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馀见无可者。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

  • 分析:皇帝因为窦广国的品行和能力而想任命他为丞相。然而,担心这样的行为会被外界看作是偏袒窦广国,所以经过长时间考虑后决定不这样做。梁国申屠嘉因其在高帝时期的功绩被封为关内侯,后来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故安侯。
  • 关键词:“帝”,指皇帝;“皇后弟”,指皇后的兄弟;“贤”,指有才能;“虑”,指思考;“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封关内侯;庚午,以嘉为丞相,封故安侯。

  • 分析:皇帝任命了梁国申屠嘉为御史大夫,并因其在高帝时期跟随刘邦时的功劳而封为关内侯。随后,在庚午这一天,申屠嘉被提升为丞相,并被封为故安侯。这一举措体现了皇帝对申屠嘉能力和忠诚度的认可。
  • 关键词:“材官蹶张”,形容申屠嘉在军事上的才能;“从高帝”,指跟随汉高祖刘邦;“封关内侯”,指被封为侯;“故安侯”,指被封为侯的原因。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幸无比。嘉尝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持节召若。”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

  • 分析: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不接受任何人的私人谒见。在当时,太中大夫邓通非常受皇帝宠爱,获得的赏赐无数。皇帝曾与邓通一同饮酒,邓通的宠信无人能及。然而,当申屠嘉进入朝廷时,邓通却坐在皇帝的旁边,表现出一种不尊重的态度。申屠嘉在完成奏事后,趁机进言:“陛下虽然宠爱群臣,但如果他们获得财富和地位,那么应该对他们有所约束;然而在朝廷上的行为礼仪,绝不能忽视。” 皇帝表示:“你不要说了,我自己会处理这件事。”然后,皇帝离开座位坐下。这时,申屠嘉发布了一道檄文,要求邓通前往丞相府。但邓通没有来,并且被下令斩首。邓通害怕了,于是进去告诉皇帝。皇帝说:“你只管去,我现在派人持节召唤你。”邓通来到丞相府,脱帽、赤脚,磕头感谢申屠嘉。

  • 关键词:“廉直”,“爱幸”,“赏赍巨万”,“宠幸无比”,“宴饮”,“门不下私谒”,“罢朝”,“召诣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私之”, “使者持节召若”,“第往”,“爵秩”, “束跣”,“顿首谢”, “公门”。

嘉坐自如无所顾畏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 有怠慢之礼,大不敬。”上闻之大怒,为之废立而诛通事者。

  • 分析:申屠嘉坐在公座上,没有任何顾虑和犹豫,也没有按照礼节行事。他指责邓通在宴会上表现得轻慢无礼,这是对高帝的极大不敬。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立即废除了邓通的官职并将其诛杀。
  • 关键词:“无所顾畏者”,指申屠嘉无所顾忌地对待问题;“不为礼”,指申屠嘉没有按照常规礼节行事;“责曰”,指申屠嘉责备邓通;“高帝”,指汉高祖刘邦;“废立”,指废除邓通的职位;“诛”,指诛杀。

帝怒,为之废立而诛通事者。

  • 分析:皇帝因为申屠嘉对皇帝的冒犯而感到非常愤怒。他决定废除邓通的职位并诛杀与他相关的人。这一举动表明了皇帝对申屠嘉行为的严厉回应。
  • 关键词:“废立”,指废除或重新任命某人的职位;“通事”,指传达消息或指令的人;“诛”,指惩罚。

诗三首

  • 《北门》:出自《诗经》,是一首描写北门守卫者辛劳生活状态的诗歌。诗句中的辛酸与无奈反映了北门守卫的生活条件艰苦以及他们的艰辛付出。这种对基层守卫者的同情和关注,使得这首诗成为了表达社会关怀的重要载体。
  • 《黍苗》:出自《诗经》,是一首描写黍苗生长状况的诗歌。诗中通过对黍苗的细致描绘和生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农业的重视,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重要载体。
  • 《硕鼠》:出自《诗经》,是一首讽刺贪官污吏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贪官污吏的辛辣批评和强烈谴责,表达了对公正和法治的渴望以及对腐败现象的不满。这种对贪官污吏的揭露和打击,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批判黑暗势力的重要作品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