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无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民;民得卖爵。

太宗孝文皇帝下七年(甲申,公元前一五七年)

夏,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在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馀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跣;绖带毋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以下至少使。”乙巳,葬霸陵。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诗句:资治通鉴·卷十五 · 汉纪七

译文: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汉纪七年。夏季,四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导致诸侯们不再进贡;取消了山泽的开采,减少了各种服饰和车辆的需求,精简了官员的编制;发放国库储备以救济人民;允许百姓卖掉自己的爵位。

注释:此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文字,记录了汉文帝在位七年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涉及了对诸侯的赏赐与约束、自然灾害的应对及对民生的关注等。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汉文帝时期的政策调整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减少诸侯进贡、放宽山林湖泊的管理以及减轻人民的负担,可以看出汉文帝试图恢复农业生产,并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他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应对,也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智慧。此外,鼓励民众卖爵的行为,虽然在当时可能引发争议,但也反映出他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探索方式。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决策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