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皇帝下中元年(壬辰,公元前一四九年)
夏,四月,乙巳,赦天下。
地震。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孝景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一四八年)
春,二月,匈奴入燕。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九月,甲戌晦,日有食之。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胜、诡多奇邪计,欲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为不可。
资治通鉴 · 卷十六 · 汉纪八
孝景皇帝下中元年(壬辰,公元前一四九年)
夏,四月乙巳,赦天下。
地震。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孝景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一四八年)
春,二月,匈奴入燕。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壖垣为宫,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后竟以危法中都而杀之。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九月甲戌晦,日有食之。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胜、诡多奇邪计,欲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为不可。
赏析: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载中,政治斗争常常以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游戏为背景。《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其详尽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政权更迭和重大事件而著称。本篇选自《资治通鉴》,详细记录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关系。
文章首先描述了汉文帝时期的一次重要赦免活动,随后转入对具体事件的叙述。在汉文帝时期,政治稳定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文中提到的“地震”和“临江王荣”的故事,展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临江王荣的自杀,不仅反映出个人悲剧,也揭示了当时朝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
梁孝王的请求被驳回以及其后的悲剧结局,进一步突显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弱点和政治决策的艰难。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深层特征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