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果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帝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

孝景皇帝下三年(甲午,公元前一四七年)

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夏,四月,地震。旱,禁酤酒。

三月,丁巳,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秋,九月,蝗。

有星孛于西北。

戊戌晦,日有食之。

初,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帝让曰:“始,南皮、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上与丞相议。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庐等六人降,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庐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九月,戊戌,亚夫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

资治通鉴 · 卷十六 · 汉纪八
梁王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果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帝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孝景皇帝下三年(甲午,公元前一四七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夏,四月,地震。旱,禁酤酒。三月,丁巳,立皇子乘为清河王。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戊戌晦,日有食之。初,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帝让曰:“始,南皮、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上与丞相议。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庐等六人降,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庐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九月,戊戌,亚夫免;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

译文:
汉孝景皇帝下三年(甲午,公元前一四七年)冬天,十月,梁王前来朝见天子。到达函谷关时遇到茅兰劝说梁王改乘车马入关,并安排两人护送梁王进入皇宫藏身于长公主的私人园林中。汉廷派出使者迎接梁王,梁王已经进入关内,车骑随从都在外面等候,不知道他们身处何处。太后哭泣道:“皇上果然要杀掉我的亲生儿子啊!”皇帝非常担忧和恐惧。于是梁王在宫门前用斧质作为抵押向文帝谢罪。太后和皇帝非常高兴地相互哭诉,又像以前一样相处,将梁王的全部随从召入关内。然而文帝更加疏远梁王,不再让他乘坐和皇帝相同的车辇。文帝任命田叔为贤能之人,提拔他担任鲁国国的相国。
孝景帝下三年(甲午,公元前一四七年)冬,十一月,取消诸侯御史大夫的官职。
夏季,四月,发生地震。出现干旱情况,禁止民众酿酒。
三月,丁巳日,将皇子刘乘封为清河王。
秋季,九月,蝗灾。
有星星在西北方向出现异常现象。
农历九月三十日黄昏时分,太阳出现了日食现象。
当初,文帝废除了栗太子的地位,周亚夫极力争辩却未能成功;文帝从此就对他产生了不满。而梁孝王每次朝见文帝时,总是当着太后的面诋毁周亚夫的过失。窦太后说:“皇后的兄弟王信可以被封侯。”文帝因此责怪道:“起初,南皮、章武两郡的封地是先帝所封,等到我继位后才封给我的舅舅们;现在王信还未得到封侯,而我没有封给其他人。”窦太后说:“人生都是按时间来发展的。自从窦长君在世时,竟然没有被封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彭祖才能被封侯,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文帝催促文帝封赏王信为侯。”文帝说:“请让我和丞相商议这件事。”文帝与丞相商议。丞相田叔说:“高皇帝的约定:‘不是刘氏的人不能被封为诸侯,不是有功的人不能被封为侯。’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兄弟,但没有功劳就不能封爵给他,按照约定是不能封他的。”文帝默然不语。后来匈奴王徐庐等六人投降汉朝,文帝想要封赏这六人以示劝勉其他臣子坚守节操。丞相田叔说:“他们背着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封赏他们,那么用什么理由来责备那些不忠于自己职责的人呢?”文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用。”于是全都封赏了徐庐等六人为列侯。丞相田叔因此辞去了职务。九月,戊戌日,田叔被免去官职;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刘舍担任丞相。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完成。该书籍详细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其中涉及众多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本段内容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讲述了汉文帝时期的一系列宫廷政治事件及其背后的复杂关系和社会影响。通过分析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细节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1. 政治背景
  • 政治环境动荡:文中提到的“冬”指的是汉文帝前三年(丁亥,公元前一五四年),这是汉朝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与诸侯王国的关系处理。
  • 诸侯问题:文中提到,汉文帝在处理诸侯王的问题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对梁王的处理方式。这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和紧张态势。
  1. 人物关系
  • 梁王的请求与应对:梁王请求入朝时受到阻挠,说明汉文帝对梁王有所防备和限制。这种关系处理体现了朝廷内外的权力平衡和策略部署。
  • 皇后与梁王的关系:在梁王请求入宫时,太后要求梁王不要坐马车,而是乘坐布车进宫,显示出太后对梁王的关心和控制欲。同时,这也反映了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
  1. 历史意义
  • 政治决策的影响:此次事件不仅影响了梁王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汉朝的政治走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一决策展示了文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方面的努力。
  • 历史记载的价值:通过对这一时期事件的记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朝的政治结构、权力分配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史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1.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的影响:文中提及的“高皇帝约”反映出当时儒家思想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儒家强调“礼治”,主张通过礼仪规范来治理国家,这也是汉朝治国理念的一部分。
  • 家族与忠诚:梁王与皇后之间以及皇后与文帝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示了家族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忠诚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人品质,还受到家族背景的影响。

《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现了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决策和宫廷生活的细节,从中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政治风貌和社会动态。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也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