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大旱。
孝景皇帝下三年(庚子,公元前一四一年)
冬,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
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大微;月贯天廷中。
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甲寅,皇太子冠。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六。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癸酉,葬孝景皇帝于阳陵。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分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班固赞曰:孔子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这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诗句
秋,大旱。
孝景皇帝下三年(庚子,公元前一四一年)
冬,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
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大微;月贯天廷中。
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甲寅,皇太子冠。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六。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癸酉,葬孝景皇帝于阳陵。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分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班固赞曰:孔子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这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译文
秋季,发生严重的大旱。
孝景皇帝下三年(庚子年,公元前一四五年),
冬季,十月,日月都出现了食相,红色的月亮持续了五天。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发生了雷击现象;太阳的颜色如同紫色的物体;五星逆行并停留在大熊座的尾部守护神处,月亮贯穿天空的天廷星座。
春季,正月,下韶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珍珠、玉石,虽然可以充饥御寒,但是作为货币使用,却不知道它的始终。有时连年不丰收,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少,而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很多。命令各郡国的官员务必鼓励农耕和桑蚕等生产事业,增加种植树木的数量,这样就可以得到衣食等生活资料。那些征发人民去从事劳役、收取黄金、珍珠、玉石的人,如果被发现有贪赃行为,就应当被定为盗贼。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如果默许这种行为的,也要受到同样的处罚。”
这一天是甲寅日。皇太子举行了冠礼。
这一天是甲子日,皇帝驾崩于未央宫。太子继位成为皇帝,年仅十六岁。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癸酉日,将孝景皇帝安葬在阳陵。三月,封皇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评论中写道:“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百姓啊,正是夏、商、周三朝能够遵循正道行事的原因所在。’真是这样啊!周朝、秦国的弊病在于法令严密而且苛刻,而作奸犯科的人却无法制止。汉朝建立后,废除了许多繁琐苛重的法令,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到了孝文帝时,还进一步提倡节俭谦恭;孝景皇帝继承父祖的遗志,五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终于改变了社会风气,使百姓变得淳朴善良。周代称为‘成康之治’,汉代则称之为‘文景之治’,真是太好了!”
赏析
此诗描述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状况。通过描述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及统治者的态度和行动,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民生的重视。班固作为东汉初年的历史学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