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溢于平原。

大饥,人相食。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中傅,废迁房陵。

七国之败也,吴王子驹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闽粤从之,发兵围东瓯,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田分,分对曰:“越人相攻击,固其常;又数反覆,自秦时弃不属,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庄助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救,尚安所愬,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东瓯请举国内徙,乃悉举其众来,处于江、淮之间。

这首诗描述了汉文帝时期,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大饥荒,人们之间发生冲突甚至相互吃掉的情况。同时,诗也提到了济川王明被废并迁至房陵的事件,以及因七国叛乱而被击败的吴王子驹逃亡到闽越地区,并且受到闽越的支持。最后,诗中还提到了天子派遣田分和庄助前往会稽地区,准备出兵救援东瓯,但最终未能成功。

关键词解释:

  • 河水溢于平原:描述的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洪水泛滥。
  • 大饥,人相食:描绘了因灾害而导致的严重饥荒情况。
  • 秋,七月:指的是农历的秋季,通常在每年的9月至11月之间。
  • 有星孛于西北:指天空出现了彗星,是古人认为不祥之兆。
  • 济川王明坐杀中傅:讲述济川王明因为杀害自己的心腹大臣而遭到惩罚。
  • 七国之败:指的是七国叛乱被平定的故事。
  • 吴王子驹亡走闽越:描述了吴王的王子在叛乱失败后逃亡到了闽越地区。
  • 闽粤从之:闽越响应吴王子驹的建议,支持他攻击东瓯。
  • 发兵围东瓯:闽粤军队发动进攻,包围了东瓯。
  • 告急天子:向皇帝报告紧急情况寻求援助。
  • 太尉:汉代官职名,此处指派田分去处理此事。
  • 新即位:指汉文帝刚刚登基执政。
  • 欲距法不为发:拒绝执行命令,不去发布法令。
  • 浮海救东瓯:计划通过航海方式前往救援东瓯。
  • 未至,闽越引兵罢:救援行动尚未到达目的地,闽越已经撤回兵力。
  • 请举国内徙:请求将东瓯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
  • 乃悉举其众来,处于江、淮之间:东瓯的全部民众都来到了这里,安置在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带。

赏析:
此诗反映了汉初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的状况。自然灾害和战争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崩溃。诗中通过具体事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中央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不信任,以及对军事行动的控制不足。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