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畮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汉纪九: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

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畮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

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

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译文:

汉武帝时期,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颁布诏令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自询问古今治国之道,对者百余人。此时东方朔也在旁侧进谏,指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南山之阻:南山是天下的屏障。汉代兴起后,国境线位于三河(黄河、洛河、伊水)以西,霸、浐(即灞、灞水)以东,宜春以西,提封(征收土地税)顷畮(面积单位)。其土地出产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等贵重物资,供百工所需,万民所需充足。
  2. 丰饶之土:南山附近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等各种农作物,土壤适宜姜、芋生长,水资源丰富,水中有蛙鱼等生物。因此,贫穷的人能够通过农耕获得生活所需,不用担心饥饿和寒冷。
  3. 苑囿之地:规划为上林苑的地域广阔,占据了陂池水泽的利益,夺取百姓肥沃的土地。这样做上对不起国家的需求,下剥夺了农民和农桑的产业。这是不可取的一面。
  4. 奢侈之地:为了建造上林苑,大量种植荆、棘之林和狐、菟之苑,修建了很多虎狼之虚,破坏坟墓,摧毁房屋,让幼小的人们怀念故土,年长的老人哭泣悲痛。这些都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5. 交通不便:在这片土地上修建围墙和圈地,使得骑马奔驰只能朝一个方向,驾车行驶也只能朝向南北两个方向。同时,还有深沟和大渠。一天的快乐时光还不足以危及没有堤防的车马,这是不可行的一面。
  6. 引发动乱:商朝建造九市宫殿导致诸侯叛离,灵王建造章华之台导致楚国人民离散,秦国修建阿房殿导致天下动荡。作为一介腐儒,我违背了皇帝的意愿,罪当万死!武帝于是任命东方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赏赐黄金百斤,然而仍然继续建造上林苑,如同寿王所奏的那样。

《资治通鉴·第十七卷》中的这段历史记载不仅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重大决策和政策实施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民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