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上书曰:“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乎土崩。

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徐乐上书》解析

徐乐上书曰:“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 这句名言出自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徐乐,他通过上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

“何谓土崩?”他继续阐述,“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这里徐乐指出,陈涉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并引起全国响应,并非凭借出身或财富,而是因为他敢于反抗旧有的秩序,挑战了传统的权威与等级制度。

紧接着,徐乐提出了“何谓瓦解?”的疑问。他指出:“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令天下,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严足以严格其境内,财力足以劝勉其士民;然而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身为禽于中原者,其故何也?”徐乐在这里批评了那些试图以武力扩张领土但无法实现梦想的国家。

徐乐的这番言论,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更表达了他对于变革的渴望。他的上书反映了一种对传统秩序的挑战精神和对未来变革的期望,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通过《徐乐上书》,我们得以一窥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以及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和行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