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夏,四月,乙未,复益封青八千七百户,封青三子伉、不疑、登皆为列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乃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頟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赐爵关内侯。
于是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十九 · 汉纪十一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夏,四月,乙未,复益封青八千七百户,封青三子伉、不疑、登皆为列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乃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頟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赐爵关内侯。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十九 · 汉纪十一
到了边境,天子派遣使者手持大将军印玺,在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都归他统辖。夏季,四月,乙未,又增加卫青的食邑八千七百户,同时封卫青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和卫登为列侯。卫青坚决推辞道:“我有幸得到待罪边疆的机会,多亏了陛下的英明圣神,我军取得巨大胜利,这都是诸位校尉们英勇作战的功劳。陛下已经赏赐给我许多封邑,而我的三个儿子还小,没有立下什么功劳。陛下却赐予他们封地为三侯,这并非我在待罪期间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的初衷啊。”天子说道:“我不是忘记各位校尉的功劳。”于是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是龙頟侯,公孙贺为南窌候,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以及校尉豆如意均被封为关内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卫青的荣耀及其背后的谦虚与尊重,展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既受到尊崇,又保持着谦逊,对不同身份的人都能以礼相待。诗中的“汲黯”与卫青形成鲜明的对比,汲黯虽直言不讳,却也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尊重。这种君臣之间的互动,不仅体现了汉代的政治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