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其令礼官劝学兴礼以为天下先!”于是丞相弘等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上从之。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秋,匈奴万骑入代,杀都尉朱英,略千馀人。

初,淮南王安,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群臣、宾客,多江、淮间轻薄士,常以厉王迁死感激安。建元六年,彗星见,或说王曰:“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然,乃益治攻战具,积金钱。

解析:

  • 诗句: 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其令礼官劝学兴礼以为天下先!”于是丞相弘等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上从之。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 译文: 夏季,六月,皇帝颁布诏书说:“我听说引导人民遵循礼仪,以音乐来熏陶他们。如今礼仪败坏,音乐崩溃,我很忧虑。命令礼官鼓励学习并振兴礼仪,作为全国的先导!”于是丞相公孙弘等人上奏道:“请在博士官中设置弟子五十人,免除他们的徭役和赋税;根据他们的才能高低依次补充到郎中、文学、掌故等官职;如果有特别优秀的人才,直接上报朝廷。对于那些不从事学问或者资质低下的人,就立即撤换下来。另外,对于精通一门技艺以上的官员,请求都选拔出来补充到重要的职位。”皇上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从此,公卿、大夫、士、吏中彬彬多文辞出众的人才。

  • 注释与赏析: “诏曰”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下达的命令或意见的表达方式,通常用在诏书或命令中。“盖闻”表示引用之前的话语,引出自己的主张或建议。“今礼坏、乐崩”描述的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即礼仪和音乐已经破坏或崩溃。“朕甚闵焉”中的“朕”指皇帝本人,表达了皇帝对此的深切关注和遗憾。“其令礼官劝学兴礼以为天下先”意味着皇帝要求有关部门推广礼仪教育,以礼仪教育为全社会的表率。“于是丞相弘等奏”表明这是由丞相公孙弘等人提出的建议。“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这里提到了设立专门的博士官职和提供学生名额,以及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类选拔的措施。“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说明这些措施被实施后,能够识别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并予以推荐或录用。“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指出对于那些不致力于学习或资质低下的人,将会被取消其学生资格或职务。“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意味着对于那些具备一定技能的官吏,也将被选拔出来补充到重要职位。最后一句“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总结性地描述了这一改革带来的积极效果,即公卿、大夫、士、吏之中多了许多文才出众的人才。

诗句: 秋,匈奴万骑入代,杀都尉朱英,略千馀人。

  • 译文: 秋季,匈奴出动一万骑兵进入代郡,杀死了都尉朱英,掳掠了一千多人。
  • 注释与赏析: “匈奴万骑入代”指的是匈奴军队大规模进攻代郡(今山西代县),人数达到一万之多。“杀都尉朱英”中的“都尉”是古代负责管理一方的军队长官,而“朱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名字。“略千馀人”中的“略”指的是掠夺或掳走。这句话描述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