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一二二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获兽,一角而足有五蹄。有司言:“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庆五畤,畤加一牛,以燎。久之,有司又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今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上书献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

淮南王安与宾客左吴等日夜为反谋,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

王召中郎伍被与谋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臣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问之,被曰:“昔秦为无道,穷奢极虐,百姓思乱者十家而六七。高皇帝起于行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瑕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吴、楚乎!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天下安宁,万倍吴、楚之时,大王不从臣之计,今见大王弃千乘之君,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于东宫也。”王涕泣而起。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十九 · 汉纪十一

译文: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一二二年)冬,十月,武帝驾临雍县祭拜五畤。他在祭祀中捕获了一只角上有四足的野兽,官员们认为这是麒麟之兆。因此举行了庆贺五畤的仪式,每畤增加一头牛进行祭拜,并放火焚烧。不久之后,官员指出,按照天瑞命名的原则,不应以一二来计数。一元称为建,二元用长星来称呼,现在元用来表示郊祀获得一角兽为狩,但这种表述并不适宜。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将举行封禅大典,上书献上泰山及其周边的土地。武帝用其他县的土地作为补偿。淮南王刘安与宾客左吴等人日夜策划反叛,他们查阅舆地图,部署兵从何处进入。当使者从长安返回时,淮南王派人假造谣言说:“皇上没有儿子,汉朝无法治理。”听到这样的消息,淮南王很高兴;相反听到说是“汉朝有儿子”,则大怒,认为这是虚假的言辞,不是事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一二二年)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政治活动和思想变化。诗中的叙述详细记录了汉武帝如何对待宗庙祭祀、诸侯王以及朝臣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他的统治手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诗句描述了汉武帝在雍县祭拜五畤的场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象征着对天地神灵的崇拜和感恩。武帝捕获的一角兽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显示了他对天命的信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汉武帝的权威和对宗教的重视,还体现了他对天象的解释能力,即通过天象来预示国家的吉凶福祸。

诗中提到了济北王因皇帝即将举行封禅大典而上书献上土地的情况。这表明当时的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随意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同时,这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观念,以及地方贵族对中央政权的依赖和恐惧心理。

诗中描绘了淮南王刘安与宾客左吴等人谋划反叛的情景。这部分内容揭示了当时朝政的动荡不安和皇权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刘安的行为不仅是个人野心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事件,诗反映出了汉武帝时期政治上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元狩元年的事件的描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习俗、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宫廷生活和政治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