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西域凡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合流东注盐泽。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故皆役属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十二
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
- 背景介绍
- 汉武帝时期西域战略地位凸显
- 西域三十六国地理位置与政治关系
- 汉匈战争背景下对西域的重视
- 主要人物分析
- 李蔡:丞相与贪腐行为
- 班超:西域探险家与外交使节
-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
- 事件经过
- 李蔡因侵占孝景帝陵园被指控及自杀
- 班超、张骞分别执行重要任务
- 西域三十六国形成及其与汉朝关系
- 历史影响
- 对丝绸之路贸易的促进作用
- 西域与中国文化交流加强
- 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衰退
- 人物赏析
- 李蔡:廉洁奉公还是贪污腐败?
- 班超:边疆开拓者与外交使者典范
- 张骞:丝绸之路开拓者的历史贡献
- 文化交融
- 西域各国文化传入汉朝
- 汉朝文化输出到西域
- 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 现代意义
- 探索古代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 学习张骞等人物精神
- 保护和传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