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虞。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锺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注释】
- 岐山之阳石为鼓:在岐山的南边,有一块石头是鼓。
- 叩之不鸣悬无虞:敲击这块石头,它发出的声音并不响亮,也没有危险。
-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有人认为这块石头是无用的,但却被认为万物的祖先。
-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身处于无用与有用之间,却能自托于周宣王,谁敢侮辱我?
- 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周宣王去世之后,坟墓已经平覆,秦国的荒野一片荒凉,不知道在哪里。
-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周朝遗留下来的物品只剩下山头,而周文王、周武王的遗民都成为了俘虏。
- 鼎锺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鼎钟已经不存在了,只能铸造戈戟;宫殿已经倒塌了,长满了禾黍。
-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厉宣王朝的子孙们四处逃亡,昭穆两代的人名混淆不清,无法考证其源流。
- 时有过客悲先王:当时有客人悲伤先王的逝去。
- 绸缪牖户彻桑土:织造窗帘,清理屋舍,铲除杂草,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思念宣王没有见到你(指鼓),但因为从鼓中寻求宣王的恩典,反而更加感到他的好处。
-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那些东西都有用处,是人们所喜爱的,但是天和地能生长却不能主宰它们。
-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你看项羽多么凶猛,即使他已经死了,他的肉还没凉就被切成了肉干。
-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马童和杨喜难道就不仁义吗?他们等待你的封赏并不是因为你对他们有什么不满。
-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更何况那些世俗的东西本来就很轻,即使是捕捉到翡翠鸟或者捉住了孔雀尾巴也不足为奇。
-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只有在那个时候,只有那块石头,独自因为它的无用而不被人重视。
-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身体虽然弯曲,但任凭苔藓的侵蚀;文字虽然模糊,但困顿于风吹雨打之中。
-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在乱世中,既然能够保全自己的无用之处,那么在和平时期,又可以为天下的太平做出贡献。
-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古人不曾见过这样的遗物,就像见到了方招(传说中的古代贤人)和申甫(传说中的贤士)。
-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文字并非科斗所能穷尽解释,简册上也没有记载可供参考的解释。
【赏析】
这首诗以“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为标题,共八首诗。每首都是关于一块石鼓的描写或议论。通过对这个具体事物的象征意味进行解读,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
第一首《石鼓》通过描绘石鼓的特性——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听到它清脆的声音——来表达它的无用之美,即它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同时,它也象征着那些在乱世中仍能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义的人。
第二首进一步探讨了石鼓在历史和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周宣王时期和秦朝时期的情况,诗人强调了石鼓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首则转向了石鼓本身。诗人通过对这块石头的描述和对其声音的想象,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同时,这也暗示了对于个人命运和历史的反思。
第四首通过描绘石鼓在历史长河中的消失和重生,表达了对历史的无情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
第五首继续探讨了石鼓在历史和政治中的角色。诗人通过对石鼓的赞美,强调了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第六首通过描绘石鼓在乱世中的无用性和其在太平时期的用途,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循环的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于个人命运和历史的反思。
第七首则是对石鼓的再次赞美。诗人通过对石鼓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第八首则是对石鼓的一种象征意义的解读。诗人通过对石鼓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表达了对于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这也反映了对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石鼓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对于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反思。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