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之塑维摩像】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剪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东湖】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金粟如来瘦如腊
- 关键词:金粟、如来、瘦如腊
- 释义:诗中描绘了一幅佛像的形象,金色的肌肤如同腊月中的寒霜一样冷峻而清瘦。
- 坐上文殊秋月圆
- 关键词:文殊、秋月
- 释义:坐在佛像上的文殊菩萨形象,其面容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周围环境也因月亮的圆满而显得更加宁静祥和。
- 法门论极两相可
- 关键词:法门、两相可
- 释义:通过讨论佛法的道理,诗人认为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共存。
- 言语不复相通传
- 关键词:言语、不通传
- 释义: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言语交流的怀疑,认为真正的理解并不依赖于语言的传递,而是心灵的共鸣。
- 至人养心遗四体
- 关键词:至人、养心、遗四体
- 释义:诗人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能够超脱物质欲望,专注于内心的修养,从而忘却身体的束缚。
- 瘦不为病肥非妍
- 关键词:瘦、不为病、肥非妍
- 释义:诗人用“瘦”作为对比,强调健康的身体并不等同于外表的美观,真正的健康应该是内在的平和与力量。
- 谁人好道塑遗像
- 关键词:好道、塑遗像
- 释义:这里的“好道”指的是对佛教教义的热爱与追求,而“塑遗像”则是指制作佛教雕像以纪念佛陀或菩萨。
- 彼人视身若枯木
- 关键词:彼人、视身、若枯木
- 释义:诗人通过比喻,描绘了那些不了解佛法的人,他们看待自己的身体就像枯木一样无用,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 割去右臂非所患
- 关键词:割去、右臂、非所患
- 释义:诗人认为,即使失去了右手这个身体的部分,也不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因为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 真人遗意世莫识
- 关键词:真人、遗意、世莫识
- 释义:诗人感慨于那些真正理解佛法真谛的人,他们的智慧超出了世人的理解范畴,无法被普通人所掌握。
- 时有游僧施钵钱
- 关键词:游僧、施钵钱
- 释义:描述了寺庙里的游僧们在施舍财物的场景,这些僧人虽然不固定居于某寺,但他们的存在为寺庙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佛像及其象征意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佛法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