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中尉王温舒坐为奸利,罪当族,自杀;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佗罪而族。光禄勋徐自为曰:“悲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太初二年(戊寅,公元前一零三年)
春,正月,戊申,牧丘恬侯石庆薨。
闰月,丁丑,以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屯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一 · 汉纪十三臣光曰:武帝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其意以为非有功不侯,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中尉王温舒坐为奸利,罪当族,自杀;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佗罪而族。光禄勋徐自为曰:“悲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太初二年(戊寅,公元前一零三年)

春,正月,戊申,牧丘恬侯石庆薨。

闰月,丁丑,以太仆公孙贺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屯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其严谨的史学精神和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而著称于世。司马光通过这部书展示了他卓越的史识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途径。在这篇评论中,司马光通过对汉武帝时期几位重要人物的评价,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重面相。

司马光指出汉武帝希望封赏他的宠姬李氏,但又不希望违背与高帝刘邦的约定。这一矛盾体现了汉武帝在对待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之间的抉择。司马光认为汉武帝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缺乏足够的智慧和远见,过于重视个人的私情而忽视国家的利益。这种观点揭示了汉武帝在政治决策上的短视和狭隘。

司马光分析了中尉王温舒的罪行及其后果。他指出王温舒因为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刑罚并不足以震慑其他人。司马光认为王温舒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破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应当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这种分析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司马光对丞相公孙贺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公孙贺在担任丞相期间多次因犯错而被免职,但他仍然坚守岗位,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司马光称赞公孙贺的忠诚和坚韧,但也指出了他的无能和错误决策。这种评价既肯定了他的品质也批评了他的能力,反映了司马光对历史人物的客观公正态度。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评论不仅揭示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还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分析和评价展现了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见解。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古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规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