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幻无所不为。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氏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为大逆无道;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又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太子将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计不知所出,遂从石德计。秋,七月,壬午,太子使客诈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太子自临斩充,骂曰:“赵虏!前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又炙胡巫上林中。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 汉纪十四》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是时 - 此为时间状语,表示在特定时期内。
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 - 方士和神灵巫师聚集于京城,多为邪术惑众,行为多变。
女巫往来宫中 - 女巫在宫中往来穿梭,教授美人求得自身庇护的方法。
教美人度厄 - 教授宫廷女子通过仪式来抵御厄运或灾难。
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 - 每个房间都埋藏木人进行祭祀,祈求保护。
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 - 因嫉妒而心生怨恨,相互指责,认为对方诅咒皇帝。
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 - 皇上因此发怒,导致后宫妃嫔和大臣被杀,死亡人数达到数百。
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 - 皇上心中已经起了疑心,有一次白天睡觉时梦见数千木人持杖想要攻击他。
上惊寤 - 皇上醒来后感到惊恐。
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 由于这些迷信和疑虑,使得他身体不适,精神恍惚,经常忘记事情。
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氏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 江充因为自己与太子和卫家有仇怨,看见皇上年纪大了,担心皇上驾崩后太子会被处死。
因而为之奸 - 因此江充开始进行邪恶的勾当。
言上疾祟在巫蛊 - 江充向皇帝报告说皇帝的疾病是因为巫蛊引起的。
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狱 - 于是皇帝任命江充为使节,专门审理巫蛊案。
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 - 江充带着胡人巫师挖掘土地寻找偶人。
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 - 他们捕捉蛊虫以及夜间祭祀和观看鬼神,将这些行为染黑,让他们有地方可以藏匿。
辄收捕验治 - 然后他们收集证据并加以审理。
烧铁钳灼 - 使用烧红的铁钳和火炙。
强服之 - 强迫他们服用药物。
民转相诬以巫蛊 - 民众纷纷指控他人为巫蛊。
吏辄劾以为大逆无道 - 官吏们立即弹劾这些人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 - 从京师到三辅地区甚至各个郡县,接连有人因被怀疑为巫蛊而被处死。
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 因巫蛊案被处死的人前后多达数万人。
上春秋高 - 皇上年纪已高。
疑左右皆为蛊祝诅 - 皇上怀疑他的左右大臣都被蛊惑,进行诅咒。
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 - 没有人敢为他伸张正义。
充既知上意 - 江充知道了皇上的意图。
因胡巫檀何言 - 借助胡人巫师檀何的话。
曰宫中有蛊气 - 说宫中有蛊气存在。
不除之,上终不差 - 如果不去除掉蛊气,皇上最终不会好转。
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 - 皇帝于是命令江充进入宫中。
坏御座 - 拆毁皇帝的座位。
掘地求蛊 - 挖掘土地寻找蛊虫。
又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 - 还有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
先掘后宫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 - 先从后宫中宠幸的夫人开始搜查,然后依次搜查皇后和太子的住所和身边人员。
掘地纵横二百馀丈 - 他们挖掘土地纵横二百多丈。
太子不得复宿处床下 - 太子不能再回到床上睡觉。
太子惧,少傅石德惧为师傅非其罪 - 太子十分害怕,少傅石德也怕自己作为老师会获罪。
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得征验事,不知置之邪,将以实不能明也。” - 太子说:“前丞相父子、公主和卫氏这些人都被牵连其中了,现在巫蛊使者能够找到确凿的证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
**太子曰:“吾君父尚且不欲得,况于我哉!且勿白言无状见闻!” - 太子说:“我们君王父亲都不想得到,何况是我?而且不要再说那些没有根据的事了!”
本篇记载了西汉时期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面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恐惧。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与牺牲。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同时也能够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